徐靜波專文:後泡沫經濟時代─日本真的停滯了嗎?

2021-01-22 05:50

? 人氣

據日本內閣府2017年發布的老齡社會白皮書,泡沫經濟崩潰尚未充分顯現的1990年是5.8個勞動力人口養活1個老年人(65歲及以上);2000年變成3.9人養活1個老年人;到2025年,2.1人養活1個老年人,之後的情形將愈來愈糟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0120-失智症、阿茲海默症、老人、高齡、獨居。示意圖。(取自geralt@pixabay)
筆者指出,日本少子化及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從1980年代出現至今,日益嚴重。(圖/取自pixabay)

放寬門檻 外籍移工移入

近年,日本對來自東南亞的外籍勞動者悄悄放鬆了簽證門檻,日本各地的低端服務型行業,諸如餐飲、超市、便利店等的臨時從業人員,來自越南的年輕人多了起來,他們大都是藉學習的名義來日本的打工者,一些印尼衛生學校畢業生來到日本努力學習,設法考取準入資格,在醫院或養老設施當起護理員,而多年來以所謂「研修」名義來到各工廠打工的中國人也不在少數。日本的勞動力短缺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的躍進,甚至影響到整個社會機器的良性運轉。從這一點來看,總體上,日本未來的前景恐怕難以再現1960年代前後的燦爛景象。

二、泡沫經濟崩潰以後直到今天,日本人的實際收入在下降。有份日本官方發布的統計,從1995年到2011年的17年裡,人均年收入從457萬日圓,小幅下降到409萬日圓,這期間,1998年曾上升到467萬日圓,換句話說,現在每個月的淨收入比1998年減少了5萬日圓。考慮到物價小幅度上漲,日本人的實際生活水準無疑比30年前下降了。

派遣制的出現:日本社會「下流化」

三、由此日本社會在戰後首次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貧富差別,或者說是一定程度的貧困化,即近年來日語中頻頻出現的「下流社會」或者社會的「下流化」。一定程度的貧困化出現當然有各種原因,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出現了派遣員工的現象和制度,有些人畢業後或想重新就業時,一時難以找到正式的就業機會,就去派遣公司登記,派遣公司根據招聘公司的要求,向這些公司派遣員工,一般簽約期是數天到6個月,期滿後要再次簽約,亦即該員工雖然在某公司工作,卻只是個臨時工,不享受公司的獎金福利,他只與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由派遣公司負責社保、醫保,而大多數合同都是有期限的,因此工作不穩定,收入相對較低,一旦合同到期,往往會遭遇失業,雖然日本社會建立了較完善的救濟制度,依然難免會產生窮人。從統計上來看,純粹的派遣員工人數似乎並不很多,2000年是39萬,2017年為219萬,占整個就業人數的2.4%,但還有992萬非全日制員工,424萬臨時打工者,394萬合同工等,加起來人數相當可觀,這些人的工作相對缺乏穩定性,幾乎沒有晉升的可能性,收入也較正式員工為低,很容易淪為社會底層。處於社會底層的,還有一部分是單親媽媽。我在2007年《中央公論》雜誌上讀到一篇報導,1位在缺乏家庭溫暖中成長的單身母親,年輕時學習不是很用功,高中沒念完就草草結婚,婚後發現男方沒有家庭責任,也沒有經濟能力,於是婚姻破裂,獨自養育孩子,靠開小貨車送快遞為生,不僅收入較低,還幾乎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容易成為熊孩子。這樣的情形並不是個別的例子,伴侶無法依靠,疏遠了父母(上一代可能也是單親家庭),而自己也沒有太好的技能,只能做些簡單的勞動,而自己的孩子也難以在身心兩方面得到健康的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貧窮往往會一代一代地傳遞。由以上各種元素疊加,大約從2000年前後開始,日本漸漸形成了所謂「下流社會」,雖然窮人的數量和貧困程度,遠比發展中國家、甚至美國的窮人要好得多,但相對於整個社會,日本畢竟已經產生了窮人階層。

20200522-為何在護理人員中,流產的比例比一般懷孕婦女還要高呢?(圖/取自photoAC)
筆者指出,除派遣工外,單親媽媽多處於社會底層。(圖/取自photoAC)

當然,這30年中,日本不都是一片陰雲慘霧,有時太陽的光亮透過雲層照射出令人鼓舞的光芒,日本在有些領域依然穩步發展,諸如高科技領域、醫療技術和設施、高端製造業甚至航太科技等方面,依然有不少驕人的成就,在整個世界上仍處於領先地位,並出現多名諾貝爾獎得主,是歐美之外獲得諾貝爾獎者最多的國家。另外不可忽視的事實是,日本在海外的資產數額連續27年居於世界首位,2017年達到2012萬4310億日圓,扣去負債數,海外純資產數額為328萬4470億日圓,數額較前幾年有所增加。這說明了日本經濟雖然整體上在走下坡路,確實有著難以根治的結構性缺陷,但依然是個很有底蘊、很有實力的國家,整個社會的肌體比較健康,目前並沒有尖銳的社會矛盾,世界第3經濟體的地位,一時很難撼動。

20210120-《被隱藏的日本史:從上古生活到政治革新》書封。(時報出版)
《徐靜波講日本史》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為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副理事長,曾在日本神戶大學、東洋大學、京都大學等擔任招聘教授。本文摘自作者著作《徐靜波講日本史》(全二冊,時報出版)之《被偏誤的日本史:從軍國末路到經濟復興》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