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冷眼回顧克拉夫特的訪台事件

2021-01-19 07:10

? 人氣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在台灣時間14日上午和我國總統蔡英文視訊對話,強調「美國會一直與台灣同陣線,像朋友和夥伴,肩並肩做為民主的支柱」。(美聯社)
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取消訪台,但在台灣時間14日上午和總統蔡英文視訊對話,強調「美國會一直與台灣同陣線,像朋友和夥伴,肩並肩做為民主的支柱」。(美聯社)

台灣在野黨的態度則偏向於怕受傷害。前總統馬英九以「友善但沒有結果」(friendly but inconsequential)(FBI)形容克拉夫特擬議中的台灣之行。國民黨的基本立場認為「來者是客」,但擔心來的時機不對,可能升高兩岸的緊張對立,結果是得不償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蔡英文政府對於克拉夫特的未能成行,在「惋惜」之餘,應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因為,在美國權力轉移前的敏感時刻,接待克拉夫特,就如同接下川普政府拋出的這個「燙手山芋」。無論如何,在蓬培奧宣布取消美台官員互動的限制後,蔡總統和我方駐外人員己立即和美國官員進行接觸。

美國駐荷蘭大使胡克斯特拉(Pete Hoekstra)於11日率先在美國駐荷蘭大使館接見我國駐荷蘭代表陳欣新。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與軍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庫柏(Clarke Cooper) , 也在同日與我駐美代表蕭美琴進行了閉門會晤。更重要的是,蔡英文總統14日以視訊和未能順利來訪的克拉夫特等官員對談。克拉夫特隨後還推文讚揚:「台灣在許多方面是全球的典範。」

對於川普政府臨去秋波的挺台舉動,綠營有人或許覺得「遲來比沒有好」(Better late than never);而外媒則認為,蔡總統本人的態度還是小心謹慎的,顯然不願刻意觸動對岸敏感的神經。我們也注意到中共除「依例」派遣軍機在西南沿海繞行,以及在東海和福建地區進行軍演外,對克拉夫特訪台的抨擊,火力大部分集中針對川普政府內的「少數反華政客」。

如何落實龐畢歐取消台美官方互動限制的決定,是拜登政府上任後即刻面臨的考驗。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撰文表示,拜登政府可能採取的選擇是:公開撤回、支持全面取消台美交往限制決定、指示國務院恢復審核與台官員交往以符合美國長期政策、或是重新評估新版聯繫準則。前兩個選項恐導致台美關係惡化及兩岸關係緊張升高,因此拜登較可能採取後兩項策略。何瑞恩建議拜登上任後,須加強華府對兩岸議題官方及非官方溝通策略,以因應來自北京要求撤回龐畢歐聲明的壓力。

總之,拜登上任後應不會改變其前任遏制中共的政策,但操作的方式必然有所不同。拜登會經由和中共對話,以及尋求在非傳統安全問題方面的合作,維持雙方「鬥而不破」的關係。另一方面,以拜登本人的個性和「建制派」的屬性,處理兩岸事務應該不會有「驚人之舉」。拜登強調上任後仍將恪守「一中政策」和「三個公報」,並根據「台灣關係法」售台武器,這就說明台美關係將有可能回到傳統軌道。

蔡英文總統多次強調「不挑釁、不冒進」,希望兩岸「維持現狀」。相信這個立場會得到拜登政府的支持;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共會坐視兩岸關係「原地踏步」嗎?台灣應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研擬對策。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