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中常委選舉後,吳敦義的第三道改革?

2017-10-07 06:00

? 人氣

不過作為國民黨內制度問題的研究者之一來說,筆者必須指出,國民黨在過去雖然有進行制度改動,不過時常是出自於一人或一時的決策。而這些個案性的變動,雖然單獨來看,有其脈絡和合理性,但是通盤來看,可能就不利於國民黨的整體發展。舉例來說,黨主席開放直選,當然能賦權予基層黨員,產生一位具正當性的領導人,看似是正確的改革。然而,在黨主席開放直選的同時,卻未修正中常會和中常委的功能和職掌,最後當然會使得中常會淪為橡皮機關,產生不具實用的中常委,因為中常委不可能與黨主席抗衡,讓中常會成為黨主席之一言堂。所以說,在分別對地方、黨團和中常會進行改革時,也必須重新對三者進行通盤考量,進行統一性的改革。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制度上發生矛盾,產生出新的問題。因為此三者不僅是各自問題,事實上三者也是相互有所關連,無法切割來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通盤改革的方向?

所謂改革,就必然是針對既有問題進行修正,避免其缺點影響目標之實現。而對於國民黨來說,目前最主要的目標,自然就是2018的選舉成敗,所以說,改革的目標,就在於強化國民黨的選舉能力,以全力爭取2018的勝選。那麼進一步來說,要強化國民黨,就必然涉及到三個方向:終止內鬥、切合民意、培育人才。

針對內鬥部分,筆者長期以來抱持制度衝突論的觀點,認為國民黨之所以內鬥不斷,原因就根源自黨內制度,即黨中央與地方、黨中央與黨團、黨主席與中常會之間的制度設計。一言以蔽之,國民黨內的衝突,就是由於制度設計不當,使得彼此之間沒有一個相對公平的遊戲規則所引起的;切合民意部分,雖然民進黨上台以後狀況頻出、執政不利,時有違憲之虞的爭議。不過從民調來看,國民黨卻尚未有真正起色,顯示出仍未走出2014至2016的敗選低潮。有論者認為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國民黨陷於內鬥、自顧不暇,無法針對議題,凝聚黨內各方的力量,整合戰力,進行攻防;人才培育部分,國民黨更廣被評為人才斷層三十年,可見問題之嚴重。筆者在過去的文章中也指出,人才斷層的問題事實上根源於自歷史和制度性問題,即分流式人才培育、中央-地方派系分離和贏者全拿的黨中央。

而綜合來看,可以清楚發現,三個問題的共通點就來自於黨內制度,因此,在攘外必先安內的原理下,要強化國民黨在2018的選舉戰力,就必然必須進行通盤性的制度改革。當然,改革也不是一蹴即成的,並不能急迫,而係必須經過黨內各方諸多協商,來磨合彼此歧見,找出最佳解決方案。因此筆者認為,除了組建改革小組外,進行「黨是會議」亦是另一種可行的辦法,因為在過去,國民黨還並未針對此種涉及黨未來的制度改革進行大鳴大放的討論。並且黨是會議也能處理一些爭議性較大的制度改革方向,而不會使得改革被抹上為特定人服務的批評。

20171001-國民黨中常委投票,馬英九投票。(甘岱民攝)
國民黨中常委投票,馬英九投票。(甘岱民攝)

結論

總結來說,吳敦義目前針對黨團、地方和中常會的改革和改革方向,已經是國民黨過去未有的大改動,因此自然令人有高度期待。另一方面,更值得慶幸的是,就目前的國民黨來看,不僅主席帶頭進行改革,許多黨內政治人物也相當支持改革,例如新生代的江啟臣委員就呼籲進行制度性改革;而其他雖然沒有觸及到制度部份,例如蔣萬安委員,亦在當選完中常委後,公開表示國民黨一定要進行改革,可見改革已經成為黨內共識。而這對於從2014就頹勢至今的國民黨來說,自然是相當難得的重振契機,必須加以把握。

*作者為台大政研所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