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好吧,「斗膽」「批評」一下台灣的年輕人!(上)

2017-10-04 07:00

? 人氣

所以,當對未來沒有對與錯的判斷的時候,當生活的壓抑持續得不到釋放的時候,年輕人就很容易受到政黨的蠱惑。情緒性的爆發就會演變成一種「學運力量」,因為學生們身份的「清白」,所以他們永遠沒有原罪和被批評的理由,他們只有獲得關懷和支持的權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性太強,不如說台灣年輕人沒有其他更好的途徑看到發展的未來。很像遊戲中的打打殺殺得到的快感,年輕人發現參與到政治的鬥爭中,同樣會讓他們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

學業的奮鬥和自我發展獲得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對他們來說,太難也太慢了,而參與政治的打打殺殺,就如同手遊、網遊一般,會獲得一種「有成就」的快感。至於這種「成就」的結果如果,不是他們在意的,他們也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後果。

現在的台灣政治環境到底是年輕人的出路還是死路?年輕人到底是政治寶貝還是被利用的政治工具?俗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政治和年輕人的關係,到底是君子關係還是小人關係?台灣的政治環境沒有著力培養年輕人的競爭力,只會培養政治工具和打手,這種沒有規矩和道理可循的政治生態成了把年輕人寵溺成為「媽寶」的罪魁禍首。

所以,這十幾年來,台灣的年輕人越來越生活在焦慮、易怒摻雜的自我衝突中。他們是政治上的媽寶,但也是社會中最迷茫的一群人。

2014年3月18日,以學生為主的抗議民眾晚間9點左右衝進立法院靜坐抗議,展開為期23天的太陽花學運(吳逸驊攝)
2014年3月18日,以學生為主的抗議民眾晚間9點左右衝進立法院靜坐抗議,展開為期23天的太陽花學運。三年過去學生原地踏步? (吳逸驊攝)

二、經濟層面

目前的台灣,整體而言給年輕人製造的是「鬥爭」的環境,而不是「競爭」的環境。

政治上的混亂,其影響力力也反映在經濟層面。人人都說台灣年輕人有一種「小確幸」,可是這種小確幸不是一個值得讚揚褒義詞,反而更像是一個充滿無奈的貶義詞。這種小確幸不是他們自己想要的,而是被動接受的。

台灣市場的規模太小,競爭力本來就有先天不足,同時政府又嚴格限制外籍人才到台灣工作,這減少了年輕人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鍛煉,也降低了島內人才競爭的水平。這種所謂的「保護」極大的弱化了台灣整體的競爭實力,更造成了年輕人整體的競爭力逐年衰弱。

競爭力的持續走低,反過來又造成了市場的持續萎縮,市場變小,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個人能力和成長的機會也會同步變小。當這種惡性循環的情況一再持續的時候,整體的創業環境就變的死水微瀾、波瀾不驚。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台灣如果沒有培養出強大競爭力的市場,就很難再給年輕人提供施展的機會和舞臺。

因此,個人奮鬥空間的壓縮,讓年輕人變的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他們只能把精力放在與創業無關的方方面面。同時,即使要創業也沒有更符合他們的事業可以參與。小作坊式工作年輕人不願意去做,在傳統產業公司上班升遷又很慢、體力工種怕辛苦,普通工種沒有新鮮感和前途、自己創業又害怕失敗。在父母一代人創造出的還算優渥的環境里舒適的生活,反而成了一種不得不的選擇。這或許就是小確幸形成的原因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