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三成耕地被占用,如何保障台灣的糧食安全?

2017-10-03 06:30

? 人氣

圖為社子島農地。(顏麟宇攝)

圖為社子島農地。(顏麟宇攝)

2015年農委會公布台灣農耕地有80萬公頃,但農試所最近完成的「農地資源盤查」卻發現,真正用於生產的耕地只剩57萬公頃,三成耕地被占用,並衍生出農地污染問題。這份報告不只曝露農地危機,而且過去以耕地面積所計算的種植面積、產量、糧食自給率也變得不可信。所謂農地保護已淪為空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資料顯示,全國法定農地有277萬公頃,其中平地62萬公頃、山坡地215萬公頃,農耕地80萬公頃,但實際供糧食生產的農地只有57.6萬公頃,包括:農糧作物 52.1萬公頃、養殖魚塭 4.4萬公頃、畜牧使用 1.1萬公頃。

而目前沒被占用、但長期廢耕的耕地有10.5萬公頃,未來如果能調整灌排設施,農民也有種植意願,有機會恢復生產,這部分視為「潛在耕地」。

這份農地盤查是由農委會農試所組長郭鴻裕團隊,投入龐大的人力,近一年時間才完成,揭露農地的使用狀況。有別於過去的現地統計,這次盤查結合空照圖、現勘、並將各種資訊交互比對,更精準呈現以下的農地問題。

一、耕地計算不精準,連帶許多政策都錯了

資料顯示耕地占用問題嚴重,平地、山坡地宜農牧地總計13萬公頃被占用,其中平地6.7萬公頃、山坡地6.3萬公頃。占用理由各式各樣,包括工廠、農舍、住宅、商場等等,其中非法工廠就占了1.3萬公頃,比例最高。

耕地減少這麼多,直接衝擊糧食安全。農委會對外發布的糧食自給率是31%,那是以80萬公頃的可耕地為計算基礎,如果依這次盤查實際耕地少了三成,糧食自給率恐怕只剩兩成多而已。而一旦糧食自給率低,需倚賴更多進口食物,容易受國際物價波動影響,引發社會問題、甚至國安危機。

而耕地計算不精準,連帶許多政策也做得不精準。舉例來說,過去遇到缺水需要休耕時,不同單位計算的休耕面積出入極大。而負責土壤污染整治的環保署,接到通報去調查時,經常發現那塊污染的農地早已廢耕,但因為地目是農地,沒辦法還是要整治到符合農地管制標準,花了不少冤枉錢。

另外還有水資源的分配跟計算,一直以來官方都告訴我們,農業用水占七成,是用水量的大宗,但真的是這樣嗎?在耕地占用這麼嚴重的情況下,用水量都不用精確計算一下嗎?這樣水資源的政策又怎麼可能做得精準。

表一
表一

二、農地重金屬污染嚴重,約1千公頃受污染

農地占用不只是讓農耕面積減少而已,而且農地上的工廠、農舍排放的污水、廢棄物、燃燒排煙及落塵,以鄰為壑污染周遭農地。

這次盤查所做的「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分析」,以6.25公頃(250公尺X 250公尺)抽一點的方式,調查六種重金屬是否超過環保署土壤污染管制標準(食用作物),結果有1,041點超標,換算下來,約6,500公頃農地可能遭受污染,這之中確認污染的農地約占16%,也就是1千公頃左右。

不過這是以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計算得到的結果,如果是用土壤污染「監測標準」來看,有污染之虞的農地可能還會加倍。

表二
表二

農委會在說明這六種重金屬時,表示需要特別關注的是鎘、鉛兩種,因為這兩種重金屬對人體健康影響最大。這樣講是沒錯,但其他重金屬,例如銅、鋅,當污染濃度太高時作物就先死了,雖不會影響人,但會造成作物減產,不但有損農民權益,也影響作物產量。以農委會的職責來說,不應該只關注鎘跟鉛。

而台灣從1980年後,彰化、台中、雲林、桃園陸續傳出鎘米事件,就是因為小型工廠散布農地間,廢水就近排入灌溉渠道,導致農田遭受嚴重污染。解決問題的還是源頭,否則投入再多人力財力做後端污染改善,都無法終結鎘米。

三、農業灌溉水污染嚴重,44個圳路有污染潛勢

而占用農地的工廠、餐廳直接將廢污水排入灌溉渠道,造成作物污染。環保署已在土壤染管制法中將擁有廢水搭排權(容許廢水排入灌溉渠道的權利)的農田水利會列為「潛在污染責任人」,但改善效果很有限。

現在政府找各種名目讓農地上的非法工廠合法化,如果不能拆除,至少應要求,只要位於「農業區」,不論做什麼用途,也不論合法、非法、一律以農地的土壤、灌溉水標準管理,否則未來農地污染將會愈來愈嚴重。而農地的挑戰還不只這樣而已,為了配合國家太陽能政策,又有農地種電的問題。

基礎資料是一切政策的源頭,這次農地盤查還原農地真實面貌、並指出問題,後續還有待行動去解決。依農委會統計,要保有安全糧食,國家必須保有74萬到81萬公頃實際耕地,能不能確保人民的糧食安全,說來只有政治決心而已。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