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美軍強大不在尖端武器,而在「絕不拋下同袍」的信念

2021-01-24 07:10

? 人氣

A-10攻擊機為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代表機種,其前方還可以看到GAU-8復仇者30mm機砲,是A-10的標準武器配備。(許劍虹攝)

A-10攻擊機為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代表機種,其前方還可以看到GAU-8復仇者30mm機砲,是A-10的標準武器配備。(許劍虹攝)

2019年3月23日與24日,位於亞利桑那州土桑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Davis Monthan Air Force Base)展開為期兩天的基地開放活動。亞利桑那州每年都有基地開放活動,由路克空軍基地(Luke Air Force Base)與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輪流舉行。被命名為「亞利桑那上空的閃電」(Thunder and Lightning Over Arizona)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開放,從2019年開始選在單數年舉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於1925年啟用,是為了紀念戴維斯(Samuel H. Davis)中尉與蒙森(Oscar Monthan)中尉兩位一戰美軍英雄所命名,他們倆人都來自土桑。美軍從1927年開始使用戴維斯·蒙森機場,不過要等到第1轟炸機聯隊在1940年進駐之後,戴維斯·蒙森機場才正式成為戴維斯·蒙森陸軍航空基地,專門訓練B-24與B-29等重型轟炸機的飛行員。

進入冷戰時代以後,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因應美國空軍對蘇聯執行戰略核子打擊任務的需要,被納入戰略航空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的指揮體系之內。第一支進駐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第43重轟炸機聯隊,其麾下的第40中隊和第444中隊,都曾在抗戰末期進駐四川成都,以B-29超級空中堡壘式轟炸機空襲日本九州,與中華民國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從1963年開始,裝備U-2偵察機的第4080戰略偵察聯隊進駐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除了偵察鐵幕國家外,第4080戰略偵察聯隊還依據美國中央情報局與中華民國政府聯手發起的「快刀計劃」(Project Razor),為外號「黑貓中隊」的空軍第35中隊培訓U-2飛行員。所以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與中華民國空軍的關係雖然不像路克空軍基地那麼深厚,卻也還是有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

裝備在A-10機頭上的GAU-8復仇者30mm機砲,對於在地面上的聯軍將士而言是一種救贖,對於恐怖份子而言則是地獄之聲。(許劍虹攝)
裝備在A-10機頭上的GAU-8復仇者30mm機砲,對於在地面上的聯軍將士而言是一種救贖,對於恐怖份子而言則是地獄之聲。(許劍虹攝)

1976年對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首先是駐紮在該基地的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換裝了費爾察德(Fairchild)公司生產的A-10雷霆II式攻擊機,其次則是基地的指揮權由戰略航空司令部轉移到戰術航空司令部(Tactical Air Command)手中。此一重大改變,讓A-10攻擊機在接下來長達45年的時間裡成為戴維斯·空軍基地的代表性機種。

位於亞利桑那大沙漠中的戴維斯·蒙森。(許劍虹攝)
位於亞利桑那大沙漠中的戴維斯·蒙森。(許劍虹攝)
在路克空軍基地受訓的中華民國空軍F-16飛行員,也專程到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欣賞A-10表演。(許劍虹攝)
在路克空軍基地受訓的中華民國空軍F-16飛行員,也專程到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欣賞A-10表演。(許劍虹攝)
第355聯隊是最早換裝A-10的美國空軍單位,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旁的皮馬航太博物館還可以見到70年代塗裝的A-10靜態展示機。(許劍虹攝)
第355聯隊是最早換裝A-10的美國空軍單位,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旁的皮馬航太博物館還可以見到70年代塗裝的A-10靜態展示機。(許劍虹攝)
A-10攻擊機是為了因應蘇聯以大規模戰車縱隊,向西歐發起裝甲攻勢的態勢所設計出來的攻擊機,專門用來打戰車用的。(許劍虹攝)
A-10攻擊機是為了因應蘇聯以大規模戰車縱隊,向西歐發起裝甲攻勢的態勢所設計出來的攻擊機,專門用來打戰車用的。(許劍虹攝)
A-10雖然已經是老飛機,美國空軍也準備以F-35A取而代之,可是因為被A-10救過的美軍太多了,要求讓A-10繼續服役的聲音在美國也很大,已故的「自由中國之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就是A-10在政壇中最大的支持者。(許劍虹攝)
A-10雖然已經是老飛機,美國空軍也準備以F-35A取而代之,可是因為被A-10救過的美軍太多了,要求讓A-10繼續服役的聲音在美國也很大,已故的「自由中國之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就是A-10在政壇中最大的支持者。(許劍虹攝)

美國西岸最大的A-10基地

第355聯隊的前身為1942年成立的第355戰鬥機大隊,該大隊二戰期間隸屬於第8航空軍第65戰鬥機聯隊,以P-47雷霆式戰鬥機掩護B-17及B-24等美軍戰略轟炸機空襲納粹佔領下的歐洲大陸。越戰爆發後,裝備F-105雷長式戰鬥攻擊機的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則由泰國皇家空軍塔克里基地(Takhli Royal Thai Air Force Base)為據點炸射北越,是支擁有豐富對地打擊經驗的航空勁旅。

隨著美蘇還有美「中」關係走向和緩,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結束了對北越的空襲任務,於1971年正式進駐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並換裝A-7海盜II式攻擊機。A-7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只服務到1976年,就逐漸被轉交給空中國民兵單位,因為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已經依據美國空軍的政策,成為第一個換裝A-10攻擊機的種子單位。

1979年9月1日,美國空軍更是一度將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改番號為第355戰術訓練聯隊,為包括駐英美軍還有駐韓軍在內的全軍A-10飛行員提供訓練服務。A-10攻擊機能在1991年波灣戰爭中創下摧毀戰車1,000輛、其他車輛2,000輛、火砲1,200門外加直升機兩架的優異紀錄,都算得上是第355戰術訓練聯隊的貢獻。

冷戰結束後,戰略航空司令部和戰術航空司令部合併為空軍作戰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恢復戰術戰鬥機聯隊編制的第355聯隊由空軍作戰司令部麾下的第12航空軍指揮。無論是在阿富汗還是伊拉克戰場,乃至於接下來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戰鬥中,都能看到第355聯隊A-10攻擊機的身影,稱得上是無役不與。

在今天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裡,除第355聯隊第355戰鬥機大隊下轄的第354中隊、第357中隊、第355訓練中隊外,還有一支美國空軍後備司令部(Reserve Command)指揮的第924戰鬥機大隊第47中隊,裝備的同樣是A-10攻擊機。顯見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就算不是全美最大的A-10基地,也絕對是美國西岸規模最大的A-10基地。

第55中隊的HH-60G鋪路鷹直升機,為第355聯隊除了A-10之外的另外一款主力機種。(許劍虹攝)
第55中隊的HH-60G鋪路鷹直升機,為第355聯隊除了A-10之外的另外一款主力機種。(許劍虹攝)
第55中隊的HH-60G,模擬載運空降救援隊飛往戰場執行搜救任務的場景。(許劍虹攝)
第55中隊的HH-60G,模擬載運空降救援隊飛往戰場執行搜救任務的場景。(許劍虹攝)
HH-60G鋪路鷹外觀看起來,與國軍裝備的UH-60M沒有太大差異,只是前方多了一個空中加油管來延長直升機的飛行航程。(許劍虹攝)
HH-60G鋪路鷹外觀看起來,與國軍裝備的UH-60M沒有太大差異,只是前方多了一個空中加油管來延長直升機的飛行航程。(許劍虹攝)
第355聯隊在戰鬥搜索與救援任務展示中,向我們展示了HH-60G雙機搭配執行救援任務的情況。(許劍虹攝)
第355聯隊在戰鬥搜索與救援任務展示中,向我們展示了HH-60G雙機搭配執行救援任務的情況。(許劍虹攝)

其實也不是只有A-10⋯⋯

值得一提的是,在筆者造訪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兩個月前,即2019年的1月2日,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的番號被改成了第355聯隊。之所以將戰術戰鬥機這五個字拿掉,是因為負責搜索與救援任務的第563搜救大隊被納入了第355聯隊的指揮體系之下。其實在79年的漫長歲月裡,第355聯隊不是只有現在是以混合聯隊的姿態示人。

從1992年5月到2007年4月,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由於從已解編的第602空中管制聯隊手中接收了一批OV-10攻擊機,又負責指揮第41、第43電子作戰中隊還有第42空中管制中隊的原因,一度被更名為第355聯隊。第355聯隊要等到第42空中管制中隊解編,第41和第43電子作戰中隊指揮權被移交給第55聯隊後的2007年,才又恢復為純裝備A-10的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

沒想到過了12年後,美國空軍又基於讓A-10攻擊機搭配陸空搜救活動的需要,將第563搜救大隊納入第355戰術戰鬥機聯隊的編制,重新建立第355混合聯隊。第563搜救大隊下轄第48、第55和第79共三個中隊,每個中隊都有不一樣的任務。其中最特殊的為第48中隊,是專門為了部署簡稱PJ的空降救援隊(USAF Pararescue)特戰人員所設置。

空降救援隊的任務,是救助在敵後失事墜毀的美軍或者聯軍飛行員,而搭載他們飛往敵後的HH-60鋪路鷹直升機,則是第55中隊的標準裝備。HH-60航程有限,不可能直接從美國國土飛往戰場,或者是深入敵後執行搜救任務。所以第79中隊的HC-130J作戰之王特種任務機,就能執行將人員運往戰區的遠程飛行任務,或者為HH-60提供空中補給。

也就是在這次對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造訪,讓筆者充分瞭解到第563搜救大隊被併入第355聯隊的道理。畢竟在HH-60營救飛行員的過程中,地面上的敵軍隨時可能以包括防空火砲的武器在內對直升機開火,從而導致美軍方面更大的傷亡。所以需要以A-10攻擊機實施有效的火力壓制,才能提高救援任務的成功機率。

2018年7月,筆者在英國訪問到「紅翼行動」的英雄剛薩雷斯,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正是其所在的基地,可惜2019年3月筆者前往的時候,他人並不在基地裡面。(許劍虹攝)
2018年7月,筆者在英國訪問到「紅翼行動」的英雄剛薩雷斯,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正是其所在的基地,可惜2019年3月筆者前往的時候,他人並不在基地裡面。(許劍虹攝)
A-10攻擊機是為了因應蘇聯以大規模戰車縱隊,向西歐發起裝甲攻勢的態勢所設計出來的攻擊機,專門用來打戰車用的。(許劍虹攝)
HH-60G抵達目標後,空降救援隊的特戰精英以繩索快速完成垂降。(許劍虹攝)
由於HH-60G的航程終究有限,所以第79中隊的HC-130J被賦予為直升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的任務。(許劍虹攝)
由於HH-60G的航程終究有限,所以第79中隊的HC-130J被賦予為直升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的任務。(許劍虹攝)
當然執行空中加油與搜救任務的過程中,A-10攻擊機始終跟隨在HH-60和HC-130J的周邊,確保空域的安全。(許劍虹攝)
當然執行空中加油與搜救任務的過程中,A-10攻擊機始終跟隨在HH-60和HC-130J的周邊,確保空域的安全。(許劍虹攝)

紅翼行動的真實英雄

不過在討論美國空軍成功的作戰搜救(Combat Search and Rescue)以前,筆者還要介紹一支駐紮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但並不屬於第355聯隊的搜救單位。而是由美國空軍後備司令部派駐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隸屬於佛羅里達達州派翠克太空軍基地(Patrick Space Force Base)第920搜救聯隊的第943搜救大隊。

而第943搜救大隊下轄的第305搜救中隊,則於2005年6月發生在阿富汗的「紅翼行動」(Operation Red Wing)中有極為出色的表現。在這場發生於庫納爾省的戰鬥中,四名海豹部隊成員遭到哈邁德·沙夏(Ahmad Shah)領導的上百名塔利班份子突擊。他們英勇抵抗,擊斃了35名恐怖分子,不過四人當中也有三人死亡。

最後一位生還的海豹部隊成員馬庫斯(Marcus Luttrell)上士,就是由第305搜救中隊派出的HH-60直升機救出的。如果看過2014年在台灣上映,由馬克華伯格(Mark Wahlberg)主演的電影《紅翼行動》(The Lone Survivor),相信對這段故事就不陌生了。而筆者與第305搜救中隊的緣分,卻不只是看了一部好萊塢電影而已。

2018年7月,前往英國報導皇家國際航空展(Royal International Tattoo)的筆者,有幸遇到在「紅翼行動」中救出馬庫斯(Marcus Luttrell)的HH-60直升機副駕駛岡薩雷斯(David Gonzalez),並在其座機前對他做了一段精彩專訪。到了2019年3月,岡薩雷斯的專訪早已出版,卻始終無機會交給他,所以希望利用這次採訪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機會碰碰運氣。

沒有想到的是,第305搜救中隊並沒有在2019年的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開放中擺攤,筆者自然是無緣再度遇到岡薩雷斯。唯一能做的,就是透過同屬第943搜救大隊,由空降救援隊組成並有在現場擺攤的第306搜救中隊將雜誌轉交給岡薩雷斯。無法與心目中的英雄重見,是筆者參訪2019年基地開放活動的一大遺憾,因為當時的我其實還有許多問題想要問岡薩雷斯呢。

戰鬥搜索與救援任務,之所以開頭會有戰鬥兩字,就是在於A-10的角色無可替代。(許劍虹攝)
戰鬥搜索與救援任務,之所以開頭會有戰鬥兩字,就是在於A-10的角色無可替代。(許劍虹攝)
A-10四機編隊,足以遏阻任何試圖襲擊美軍地面部隊的恐怖份子。(許劍虹攝)
A-10四機編隊,足以遏阻任何試圖襲擊美軍地面部隊的恐怖份子。(許劍虹攝)
直升機降落前,A-10先以30mm機砲對敵機實施壓制。(許劍虹攝)
直升機降落前,A-10先以30mm機砲對敵機實施壓制。(許劍虹攝)
然後是對敵軍實施炸彈壓制。(許劍虹攝)
然後是對敵軍實施炸彈壓制。(許劍虹攝)

戰鬥搜索與救援展示

既然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是第355聯隊的主場,那麼3月23號和3月24號兩天最精彩的動態演出,就不是F-22或F-35等隱形戰機的飛行表演,而是由第355聯隊的A-10、HH-60還有HC-130J一起展示何為戰鬥搜索與救援(Combat Search & Rescue),即美國空軍賦予該聯隊的主要任務,確保每個身陷敵後的飛行員能夠回家。

表演會先由兩名空降救援隊的隊員,由HC-130J特種任務機跳傘而下,假扮成被擊落的「飛行員」拉開序幕。隨後四架A-10攻擊機在「飛行員」的呼叫下飛臨戰場上空,確保他們周邊的區域不會有「敵軍」出現。A-10編隊的長機在確保「飛行員」周邊的區域安全後,就會呼叫兩架HH-60G鋪路鷹直升機飛來接人。

在表演的設定中,HH-60G並不具備足夠的航程飛到兩名「飛行員」的所在地,所以還特別安排一架HC-130J到場,向我們展示HC-130J是如何給兩架鋪路鷹提供空中加油的。與此同時,A-10還會環繞在HC-130J和HH-60G編隊的旁邊,提供必要的空中掩護。緊接著,發覺有敵軍出現在「飛行員」旁邊的A-10編隊,會以30mm機砲實施兩次火力壓制。

敵軍被擊退後,空降救援隊會從HH-60G直升機上快速繩降到地面,為「飛行員」提供保護。接著A-10又發現到有更大規模的敵軍出沒,於是又拉低高度投下炸彈,引發劇烈爆炸。當然A-10不可能直接在表演現場投下炸彈,所有爆炸的效果都是由煙火模擬出來的。清空了周邊的環境以後,HH-60G直升機便降落到地面,將兩名「飛行員」和空降救援隊弟兄接走,完成搜救任務。

美軍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強大的武裝,並不是來自於美軍擁有全世界最尖端的武器,而是在於美軍「絕對不拋下同袍」(Leave no man behind)的信念。戰鬥搜索與救援任務編組的存在,就是要讓飛行員知道如果他們在敵後被擊落,美國空軍會不惜一切代價把他們救回來,方能毫無後顧之憂的執行任務,這對維持部隊士氣有相當大的作用。

對陳納德將軍而言,飛行員的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此一信念直到今天還為美國空軍所傳承。(許劍虹攝)
對陳納德將軍而言,飛行員的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此一信念直到今天還為美國空軍所傳承。(許劍虹攝)
血幅的歷史,象徵美國空軍「絕對不拋下同袍」的信念。(許劍虹攝)
血幅的歷史,象徵美國空軍「絕對不拋下同袍」的信念。(許劍虹攝)
第355聯隊與中國雖然沒有直接的歷史淵源,但是戰鬥搜索與救援編組,還是來自於二戰中國戰場上的經驗。(許劍虹攝)
第355聯隊與中國雖然沒有直接的歷史淵源,但是戰鬥搜索與救援編組,還是來自於二戰中國戰場上的經驗。(許劍虹攝)
相信這篇滿滿都是A-10的文章,可能讓讀者看了有點膩,沒關係,下一篇文章中筆者將給大家介紹其他參加2019年度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開放活動的機種喔。(許劍虹攝)
相信這篇滿滿都是A-10的文章,可能讓讀者看了有點膩,沒關係,下一篇文章中筆者將給大家介紹其他參加2019年度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開放活動的機種喔。(許劍虹攝)

來自陳納德將軍的信念

其實確保每一個敵後跳傘或迫降的飛行員平安歸來,也是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將軍最早在中國戰場上提倡的,所以飛虎隊的飛行員才會被發放寫有「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字樣的血幅(Blood Chit),並搭配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好讓老百姓能夠快速辨識他們盟軍飛行員的身份。陳納德將軍對飛行員生命的重視,是飛虎隊始終能維持高昂士氣的原因。

後來第14航空軍成立後,隨著作戰範圍的擴張,陳納德還必須要暫時放下意識形態的對立,與中國共產黨、汪精衛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甚至於各地的幫會、土匪還有海盜打交道,只為了確保每一位敵後墜機的美國飛行員能平安回到後方。根據筆者在美國空軍的好友傑克森(Dan Jackson)研究,中國人積極回應了陳納德將軍的呼喚。

傑克森表示,所有敵後跳傘或者迫降的飛行員,都有高達50%的機會在跳傘或迫降的過程中死亡。在中國戰場上的美國飛行員只要沒有當場死亡,獲得救助後平安歸隊的機率高達90%以上,而歐洲戰場上平安歸隊的機率則可能連25%都不到。為了救助美國飛行員,許多中國人後來慘遭日軍報復而犧牲生命,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陳納德將軍對中華民國深感虧欠的原因。

二戰結束後,將飛行員從淪陷區營救回來的精神仍然為美國空軍所繼承,直升機這項新的技術,也在韓戰還有越戰中被大量運用在救援任務上,以增加飛行員的生還機率。累積了來自二戰、韓戰還有冷戰的經驗,就有了今天我們在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看到的戰鬥搜索與救援空中展示。可見從第355聯隊精彩的表演之中,我們也體會到了一段源自二戰中美合作的歷史。

2019年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開放的內容,當然不是只有第355聯隊的演出而已。不過受限於寫作篇幅,本文先以第355聯隊等駐防於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的單位為主做一次簡單的介紹。下一篇文章,我們將介紹包括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USAF Air Demonstration Squadron “Thunderbirds”)在內,其他參與本次基地開放活動的單位,請各位讀者敬請期待。

*作者為中美關係研究,軍事寫作者。本文原刊《新共和通訊》,為「華美軍事之旅11 」—戴維斯・蒙森空軍基地探險,授權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