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朴正熙是如何上位的?誰說「親日派」不能擁護民國

2021-02-07 07:20

? 人氣

1949年8月,蔣中正訪問南韓,並與李承晚在鎮海展開會談。當時李承晚還對剛剛敗給共產黨的蔣中正語帶不屑,可沒想到他在南韓卻沒有辦法如蔣中正一樣總統當到最後。(作者許劍虹提供)
1949年8月,蔣中正訪問南韓,並與李承晚在鎮海展開會談。當時李承晚還對剛剛敗給共產黨的蔣中正語帶不屑,可沒想到他在南韓卻沒有辦法如蔣中正一樣總統當到最後。(作者許劍虹提供)

李承晚時代走向終結

然而李承晚與美國的矛盾,卻並沒有隨著韓戰局勢的曲緩而削減。美國的戰略目標是維持現狀,並希望利用蘇聯領袖史達林去世的機會讓戰俘遣返問題在有利於聯合國的情況下平穩解決,然後就此結束韓戰。可李承晚卻對武力反攻北韓一事不死心,而且還為了破壞聯合國軍與中共、北韓之間的談判,故意將中韓兩國的反共戰俘偷偷釋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舉激怒了中共,於1953年6月份發起電影《金剛川》的金城戰役,重創了在美軍幫助下重建的大韓民國國軍。此舉導致主張停戰的美國與主張繼續北進的李承晚關係瀕臨破裂,李承晚更以拒絕在《韓戰停戰協議》上簽字以表達抗議。雙方雖於1953年10月簽署《韓美共同防禦條約》,可彼此的關係真的也是「回不去了」。

自視為「大韓民國國父」的李承晚,不只沒有放棄以武力推翻北韓,還在韓日關係正常化一事上不斷與想要搓合中日韓三國共同反共的美國作對。他不只拒絕與日本建交,還多次派出大韓民國海軍扣押,甚至於砲擊在南韓周邊海域活動的日本漁船,使反共陣營內部出現裂痕。日本也以南韓不斷製造摩擦為理由,尋求與蘇聯、中共以及北韓交往的彈性空間,讓美國政府非常頭痛。

在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出面協調下,李承晚與日本政府展開過四次會談,卻因為無法在戰爭賠償、獨島主權、漁業與在日韓僑問題上達成共識,每一次都是以破局收場。日本為了討好蘇聯與中共,甚至還在1959年將75,000名在日韓僑遣送回北韓,非常不給李承晚面子。而李承晚如此堅持反日姿態,卻也沒有讓他在南韓挽回失去的民心。

李承晚在韓戰結束後,變得日益驕傲又不可一世,任意逮捕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政敵。然而李承晚又不像在台灣的蔣中正一樣,有留學蘇聯的蔣經國以史達林手腕肅清政敵,最後的結果是導致他成為另外一個「獨裁無膽,民主無量」的脆弱獨裁者。在幾次試圖暗殺政敵失敗後,他終於因為無法因應來自民間的龐大壓力而被迫下台,結束了南韓歷史上的「李承晚時代」。

滿洲國陸軍官校不只培訓朝鮮民族主義者,也暗中培養共產主義者,朴正熙戰後初期參加南朝鮮勞動黨,可能與他在滿洲國軍的經驗脫離不了關係。(作者許劍虹提供)
滿洲國陸軍官校不只培訓朝鮮民族主義者,也暗中培養共產主義者,朴正熙戰後初期參加南朝鮮勞動黨,可能與他在滿洲國軍的經驗脫離不了關係。(作者許劍虹提供)

朴正熙時代的來臨

結束了「李承晚時代」後,失去領導中心的南韓一度陷入混亂,先後出現過許政與尹潽善兩任弱勢總統。如果再加上總理張勉,他們通通都如宋鎮禹等韓國民主黨領袖一樣,是在三一運動之後被迫與殖民當局合作的消極「親日派」。可以說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人馬對南韓的領導,其實已經隨著李承晚的下台而走向結束。

這三位文人領袖,雖然執政的手段比金九、李承晚還要溫和,但他們過去在日據時代的「黑歷史」,還有軟弱的作風都不符合那個時代南韓民族主義者的需要。於是給當時還只是釜山軍需基地少將司令的朴正熙逮到機會,以發起軍事政變的手段取得政權。先是擔任兩年的大韓民國國家重建最高會議議長,然後再於1963年宣佈建立大韓民國第三共和,當起了終身總統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