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者:柯文哲的三分天下計,還能贏得2018連任嗎?

2017-10-03 06:10

? 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北台灣媽祖文化節記者會,暨金面媽祖回鑾台北城儀式。(盧逸峰攝)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北台灣媽祖文化節記者會,暨金面媽祖回鑾台北城儀式。(盧逸峰攝)

柯文哲自2014大勝以來,聲勢開高走低,從原先台灣最火紅的政治人物,瞬間變成連任堪憂的待觀察首長。然而在蔡英文上台和世大運之後,柯文哲卻又克服自己的預言,即台灣政治人物政治聲望下滑之後很難再起的看法,再度成為當紅炸子雞。其峰迴路轉程度,堪稱繼2014大勝之後再一政治魔術表演,那到底柯文哲是如何辦到的?2018還能連任嗎?近日與民進黨的摩擦是否會影響選情?本文以下便將逐步探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2014怎麼贏的?

柯文哲以一介政治素人之身,初掛戰袍,就在2014的台北市長選舉之中,以85萬票和57%的得票率脫穎而出,狂勝對手連勝文25萬票。要知道,在藍大於綠的台北市,從1994年直選以來,非國民黨籍的參選人至多僅拿下近69萬票(1998的陳水扁);即使是國民黨籍,其最高票也只87萬(2002的馬英九)。從下表綜觀過去五次台北市長選舉,藍與綠營參選人最低票數分別為61萬與48.9萬,在考量到第三方參選人等等因素,大致可以推估藍營的基本盤約65-70萬左右,綠營約55萬左右,而中間選民則約15-20萬左右。因此從台北市的選民結構來看,2014年的柯文哲確實贏得紮實又漂亮。

進一步分析,幫助柯文哲獲取歷史性大捷的選舉策略,就是所謂的「三分天下之計」,將台北市區分為藍白綠三塊,並且由於綠小於藍,因此使得民進黨唯有與光譜中間的柯文哲結盟,才有機會拉下國民黨。也就是說,藉由三分天下之計,柯文哲站在優勢的戰略位置,最終在1+1>1的公式,以及藍營自身種種因素下,終結國民黨在台北市16年的長期執政。

二、為何聲望急墜?

選後,挾著選舉之威,高喊改變成真,自詡白色力量的柯市長,一時之間成為台灣鋒頭最盛的政治人物,並且廣受媒體和鎂光燈寵愛,甚至還有媒體為此搞出一日一文哲的新聞企劃,連柯市長爬樓梯時都要進行採訪。根據TVBS在2014選舉後六都市長就職百日的民調,柯文哲的滿意度更高達70%,可以說是達到聲望高峰。

花無百日紅,隨著市政沒有突出表現,許多政策朝令夕改,甚至出現跳票的情形下,柯文哲的聲望開始下滑。不過在2016年2月時還大致能維持接近50%左右的施政滿意度。然而到了2016年4月,柯文哲卻已驟降到38%,往後亦未見起色,在上任兩周年,也就是同年12月時,僅剩32%。

除前述市政因素外,導致柯聲勢急墜的關鍵,就筆者的看法,事實上就導因於2016年蔡英文勝選和政黨輪替。因為柯文哲本身的政治地位,來自於在2014年擊垮國民黨,以及對國民黨的批評之上,例如針對馬英九和郝龍斌所掀起的「五大弊案」。也就是說,柯文哲的政治聲望來自於民眾對國民黨的不滿。

所以說,當民眾因政黨輪替,不再對國民黨如此不滿時,政治聲望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柯文哲,在市政表現不突出的情況下,自然會受到重創。而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時代力量,和以批評國民黨獲得收視率的政論節目身上。因為對於多數的民眾來說,執政黨才是關鍵所在,而若選擇去監督一個已經在野的國民黨,自然註定無法獲取多數認同。

三、如何逆轉頹勢?

就如同前述,柯文哲的政治聲望建立於對國民黨的打擊之上,然而對國民黨的打擊之所以能讓民眾認同,就在於民眾對國民黨的執政表現高度不滿。也因此,政黨輪替之後,繼續打擊國民黨的策略便不再有效,反而會招致反效果。取而代之,批評民進黨,反而就成為柯文哲能獲取民眾支持的重要管道。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民眾對民進黨的執政表現愈加不滿,以及柯文哲對民進黨攻擊的力道加劇,尤其針對前瞻計畫,柯的民調也逐步回升。從2016年4月的38%,回升至2017年5月的43%,世大運後,甚至在同年9月飆升至60%;約略與此同時,蔡英文的滿意度在2016年6月保持在47%,然而到2017年5月已驟降至28%。雖然從社會科學的角度來說,無法說蔡柯兩人的民調高低必然有所關連,仍有待驗證,不過從實際觀察來看,兩者之間或許有一定程度的聯繫。

四、2018的前景如何?

作為有別於藍綠的白色力量,柯文哲在戰略上就必須保持自己的政治份量,否則一旦聲望過低,就可能無法立足於三分天下之位,迫使民進黨與其結盟來共抗國民黨。所以就毋須意外,柯文哲在近日以來對於民進黨的攻擊。因為對柯文哲來說,攻擊民進黨所獲得到的政治聲望,才是讓民進黨在2018繼續支持他的關鍵所在。如果選擇對民進黨執政不佳的情況視若無睹,柯文哲反而會失去其中間選民的支持,無法在2018有足夠籌碼迫使民進黨禮讓。從此也可以看出,柯文哲在戰略上,確實優於目前同樣陷入困境的時代力量。

不過或許是食髓知味,柯文哲並未見好就收,甚至在世大運後有被沖昏頭的情況,加劇對民進黨的攻擊,引來民進黨在政治上的反撲,使得雙方至今仍陷入互動困境。雖然筆者認為,民進黨即使遭受柯文哲猛攻,最終仍會選擇在台北市禮讓柯,因為民進黨在聲勢持續逆風的情況之下,不太可能冒重蹈國民黨2014覆轍之險,與柯文哲正面交鋒而失去其他縣市柯迷的支持。然而柯過頭的做法,卻相當可能使得深綠一端,在2018選擇棄票。也就是說,柯文哲攻擊民進黨,雖然能鞏固中間選民支持,迫使民進黨禮讓,然而同時也可能失去部分深綠選民的支持

失去深綠選民支持,對於尋求2018連任的柯文哲來說,可以說是相當關鍵。因為就目前來看,2018的國民黨不會再如同2014般處於大逆風,且即使是處於大逆風的國民黨,派出連勝文,都還能保有61萬票的情況下,失去深綠選民就會是柯文哲的致命傷害。此外,從前述對台北市的選民結構推估也可以知道,中間選民加上綠營基本盤僅約為70-75萬票左右。也就是說,柯文哲的85萬張票,約有10萬票在過去是屬於國民黨的基本盤。因此國民黨即使只是推出一位中規中矩的參選人,柯文哲也相當可能失去這10萬票中的大部分。

總地來說,由於柯文哲近日對民進黨的攻擊,可能失去深綠票,以及國民黨在2018可能收復柯文哲2014所獲得到藍營選票的情況下,即使現在柯文哲的政治聲望仍保持高點,其2018的連任之路卻已充滿隱憂

五、張善政能威脅到柯文哲嗎?

而相當值得一提的是,在諸多可能的藍營對手中,柯文哲對於前行政院長張善政的評論相當耐人尋味,對比於柯文哲評論對決朱立倫的「民調看一看就好」、對羅智強的「沒遇過藍白托」、對丁守中的「當然說」,柯可是以當年超人氣的馬英九來比較張善政,以馬當年說兩百次不選,最後還不是選了,來評論張善政至今無意參選的表態

如果以柯文哲對不同藍營可能參選人的態度,來評估這些參選人對柯連任的威脅程度,那從上可知,張善政就會是柯文哲的最大威脅。而相當有趣的是,雖然擔任過馬政府的行政院長,不過張善政至今仍是無黨籍,也就是說,如果柯文哲對上張善政,就可能會是前所未有的白色對決。而即使張掛上國民黨籍,其政黨色彩較不顯著的情形下,也相當可能仍會瓜分掉部分柯文哲在2014所獲得的中間選票;此外,柯文哲的醫生背景,碰上張善政的科技背景,也會形成相當罕見的理組對決,分走柯文哲在2014因反感文組治國的部分選票;最後,張善政溫文儒雅的形象,與柯文哲快人快語的作風,不禁令人回想起1998年的馬英九和陳水扁。而通常而言,藍營選民較為偏好溫文儒雅的政治人物,所以從此來看,張就相當可能分走柯文哲在2014從連勝文身上拿走的藍營票

結論

雖然柯文哲與民進黨目前勢同水火,不過筆者認為,出自於避免台北市的外溢效應,民進黨最終還是會選擇禮讓柯,作為回報,雖然柯為鞏固中間選票,仍會保持對民進黨的批評,不過在批評民進黨的同時,可以預期柯也會重拾對國民黨的批評以做平衡。然而即使如此,由於傷害已經造成,柯文哲在2018勢必會失去在2014中所獲得到的部分深綠票,以及那些大力批評柯文哲的民進黨市議員的組織票,因此使得柯的2018連任之路存有隱憂。不過由於距離選舉仍有一年期間,柯文哲的對手國民黨就目前來看,尚在重整階段,其人選也還在未知之數,因此柯是否能連任,目前亦難以定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如同本文所分析的諸多因素,由於柯文哲難以再炮製2014,拿下幾乎所有的綠營票、中間票和部分藍營票,獲得85萬票,所以在一來一往間,就目前來看,已經呈現五五波的平盤局面。

*作者為台大政研所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