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權」成了四處揮舞的「女拳」:中國的女性主義者為何遭遇男性「反擊」

2021-01-11 10:51

? 人氣

中國新頒布的《民法典》在離婚程序裏增加了30天冷靜期制度。
中國新頒布的《民法典》在離婚程序裏增加了30天冷靜期制度。

後來,她將影片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在憤怒的輿情面前,法院批准了她的離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很多女權人士在#MeToo運動中呼籲建立高校防治性騷擾機制,也在經歷了民間大討論後變得遙遙無期。2020年中國高考結束後,一個民間組織給中國的55所大學打了電話,詢問學校是否有防範性騷擾的措施,但沒有一所表示有反性騷擾培訓、申訴渠道或調查處理機制。

「天然的同盟」

中國女權主義者面臨的反擊並不是特例。#MeToo運動後,世界上一些其他國家也出現了對於女權主義的質疑甚至是反對聲浪。

在傳統保守思想深厚的韓國,隨著女權主義一路高歌猛進,一些感到不滿的男性站了出來,走上街頭進行反女權示威。組織者表示,他們致力於「爭取法律公正、反仇恨和真正的性別平等」。

在法國,巴黎市政府在上個月被意外地罰款90,000歐元(約合110,500美元),原因是市長在2018年任命了更多的男性晉升,被認為違反了法國促進就業性別平等的法律。

但呂頻認為,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女權主義者面臨的輿論壓力與來自政治的壓力緊密相關。

「我們的政府的確從來都沒說支持男權,但實際上中國本身是一個父權的政治,這些指責女權的人擁有的制度性支持永遠比女權主義者要多,」她說道。

弦子控朱軍性騷擾案去年12月在北京開庭,很多支持者前往聲援。
弦子控朱軍性騷擾案去年12月在北京開庭,很多支持者前往聲援。

她表示,因為女權挑戰了現有的文化和秩序,女權主義經常被貼上「影響社會穩定」的標籤,在一切以穩定為優先的中國,反女權人士擁有了「天然的制高點」。

2018年,在#MeToo運動風起雲湧時,擁有近20萬粉絲的「女權之聲」的社交媒體帳號被審查者永久封禁。一些讀者和女權人士寫信向百餘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呼籲關注被封號一事,但未收到任何回覆。還有人向網信部門提交了信息公開申請,但也杳無音信。

「(政府)不僅是他們拉的一個保護傘,而是他們本身就是天然的同盟,」她補充道。「現在很多人說女權是境外勢力。他們的這種話術為什麼會有效,因為他們完全複製和延伸了政府的話術。」

2020年12月,在上文提及的央視知名主持人朱軍被控性騷擾案開庭前,有百餘名支持者前往法院門口聲援指控者弦子,但這一事件幾乎未見諸報端——中國並沒有禁止媒體報導正在進行的訴訟案件的法律條款——唯一報導該事件的媒體「財經網」在發稿後的數小時內突然刪除了相關報導,但未給出原因。

法院後來宣佈休庭。與官方媒體的沉默形成對比的是,不久後很多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博主在未提供證據的情況下,指責弦子「勾結境外勢力」,並通過輿論干擾司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