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出版審查加劇,臺灣的民主難道如此脆弱?

2021-01-09 06:0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於2020年4月7日言論自由日時,面對一生追求言論自由與出版自由的鄭南榕先生自焚殉道第31週年,在其Facebook粉絲專業寫到:「有言論自由的社會,才有天然的抗體。」但看到今日文化部對我國出版自由的種種限制,我不禁想問蔡總統,國人天然的抗體難道在您心中並不存在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據筆者的父親所述,解嚴前要購買大陸書籍非常困難,基本上書店不太敢販售,而只能在地攤購買。購買時會有人靠近不斷詢問為何購買此些書籍?因此最好銀貨兩訖後即快速離開現場。書的封面多為純白色只留書名和作者名,內容則有時經過刪修而不復見原文。當時的他透過閱讀被稱為「禁書」的書籍而更了解兩岸思想文化與制度的差異,甚至更珍惜今日得來不易的民主與自由。

筆者可以理解1992年時,兩岸民間剛開始實質交流,且政府之間時有不少衝突與緊張,因此難免對大陸出版品作為統戰的工具高度戒備。但兩岸自1987年解嚴及1991年結束動員戡亂以來,已努力朝穩定和平交流的方向發展逾30年,臺灣人民對於民主的理解與信仰早已成熟至臻。

本文呼籲政府莫讓民主走回頭路,退回到閱讀大陸書籍且須戰戰兢兢的年代。同時,《兩岸條例》第37條及《許可辦法》應當順應時勢作必要之修法調整,以呼應今日之時局。最後,吾人應該對我國的民主法治有信心,透過更多元深入的兩岸交流,來了解彼此的制度差異,並進而穩固對民主制度的自信。

中國大陸書籍之進口,不用政府特別來關切。人民要看什麼書,看了之後會想什麼,更不勞政府操心!這才是民主國家。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法律系雙學士、大九學堂第二期學員。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