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從民主價值與戰略思維談總統直選在台灣

2017-09-30 06:50

? 人氣

就後來的選舉結果而論,完全符合研究小組的戰略預期。由於研究小組成員之中,有不少「都是真槍實刀幹出來」的「一級明星」,從第1次到第4次的總統、副總統選舉,民進黨所提名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幾乎都是研究小組成員,第1次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為彭明敏(民主大憲章兩位顧問之一,另一位為許信良)、謝長廷;第2次與第3次為陳水扁、呂秀蓮;第4次為謝長廷、蘇貞昌。其中,陳水扁與呂秀蓮於2000年當選總統、副總統,可說是第一次實現研究小組所評估的民進黨提早中央執政,這也是歷史上首度發生的政黨輪替;2016年蔡英文、陳建仁不僅再度實現民進黨中央執政,且贏得包括國會多數的完全執政,民進黨取得完全執政,在歷史上也是首度發生的。其次,研究小組成員大都同意,隨著總統直選的實施,一定會強化台灣認同,深化台灣主體性,進而凝聚國民意識,築起一道無形而強大的心防。蔣經國於1987年7月解除戒嚴,1990年4月民主大憲章研究小組正式展開工作,當時政治上雖已解嚴,但長期以來,在國民黨的戒嚴統治下,台灣只是中華民國政府「復興的基地」、「反共的跳板」、「法統的所在」、「中原的邊陲」,台灣在國民黨如此「正統化」與「工具化」的統治下,幾乎失去了自我,並忘掉自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7年11月8日,我在哈佛大學舉辦、杜維明教授主持的「文化中國與台灣意識」會議上,做了這樣的表示:

像我們今天出席的人,在台灣出生長大的,大概都有一種體驗,就是在戒嚴體制下,那時台灣意識幾乎不被允許存在。很多人讀小學的時候,如果講台語會被罰錢,有時候罰掃廁所。在很早以前,電視每天只能唱兩首台語歌,有各種限制。我記得1972到1973年間,我寫台灣史的時候,我寫蔣渭水,那是20多年前的事情,我去拜訪當時很多台灣的前輩,就是蔣渭水的老朋友,他們起初碰到我的時候都害怕,心裡懷疑我是不是國民黨派來的?後來我找到蔣渭水的兒子帶我去,他們看到老朋友的兒子都很高興。

當時我就有一個很深的感觸,這些人在台灣的土地上,在半個世紀以前,為這個土地上的人民奮鬥,為什麼半個世紀以後,不但後代子孫忘掉他們,而且他們竟然還害怕他們的子孫?這種歷史的扭曲,給我很大的動力──應該怎樣給台灣歷史一個公道!給歷史上為台灣做事的人一個公道!我想這些例子說明了:台灣意識在大中國意識的籠罩下,代表一種掙扎、探索、追尋自我的過程,而且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上,增加了自己的信心,且肯定自己。所以,台灣意識應該是在這種背景下,隨著台灣民主化的逐步實現而逐步提高。台灣民主化促成戒嚴解除了,報禁、黨禁開放了,各種社會運動的力量急遽發展。總的結果,就是代表台灣意識的急遽發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