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專文:從民主價值與戰略思維談總統直選在台灣

2017-09-30 06:50

? 人氣

1996年,台灣舉行第一次總統大選時,江澤民以軍事飛彈演習相向,經過炮火洗練的民主台灣,愈激起國人的向心力,並引以為榮。2012年,不須軍事演習,不費一兵一卒,「中國因素」首次「軟著陸」,成為總統競選議題;2016年的總統大選,「政治性」、「敏感性」的「中國因素」更變成「政策性」、「常態性」的「中國因素」,「中國因素」相較於1996年的粗暴,已變得柔軟,並深入到國家政策之間。這20年的大轉變,證明中國的崛起已成為台灣總統大選不能不嚴肅以對的重大議題。正如1848年共產黨宣言所說,「一個幽靈在歐洲徘徊」一樣,「中國因素」的「幽靈」已在台灣上空徘徊,民選總統如果不能有效領導,跨越這個「幽靈」,開創新局,反為「幽靈」所困,陷入被動,又如何帶領國家走出新的願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顧20多年前,研究小組對總統直選的戰略思維,有其吻合與不足之處:吻合之處,預言民進黨提早中央執政成真,也預見台灣認同與台灣主體性必將強化,進而凝聚為台灣國民意識;不足之處,幾乎沒有預料到中國大陸會以這樣的速度發展成這樣的大國。這樣的吻合與不足,各有其自身發展的邏輯,本為平行線,一旦交會,卻顯現出內部蘊含的矛盾,而且矛盾似乎愈來愈大,一旦碰撞,甚至可能爆發出嚴重的危機。20多年前戰略思維的吻合與不足,隱隱然正蓄勢待發,變成台灣當前總問題的根源。這是個重大教訓,見證戰略思維的巨大威力與影響;這也是個重大啟示,根據歐克秀(Michael Oakeshott)對霍布斯(Thomas Hobbes)經典性著作的研究,體認到「政治是人類永遠的困境。」如果20多年前研究小組成員在兩岸關係之間沒有「先預留空間」,那麼今後呢?台灣是否還有機會與能力,當「馬基維利時刻」來臨,發揮像總統直選那樣的「政治創新」,以更全面而縝密的戰略思維,來引導時局的發展?

*作者為台研會創辦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