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糖是不是毒?李遠哲說錯了嗎?

2021-01-07 06:50

? 人氣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被問到萊豬的問題,他要大家「不要把小問題當作世界大戰來打」,並且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安全的。(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被問到萊豬的問題,他要大家「不要把小問題當作世界大戰來打」,並且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安全的。(資料照,盧逸峰攝)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被問到萊豬的問題,他要大家「不要把小問題當作世界大戰來打」,並且說,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很多都是不安全的,他特別指出,糖也是一種毒。反萊豬的媒體陣營立刻打蛇隨棍上,酸說:「台糖要不要改成台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李遠哲不是廟口的歐里桑

「反萊豬」已經不單純是科學問題,在台灣萊豬問題已經被操作成政治議題,這是老嫗皆知的 ; 我們每天吃的食物,的確很多也真的都是不安全的。但如果因此來合理化食品化學添加物的不當使用,說大家吃點萊豬也無所謂,說「反萊豬」是小題大作,這顯然不是科學家應該有的態度。李遠哲不是廟口的歐里桑,要淡化萊豬毒性的危害程度,我們期待科學家必須提出更精確的實驗數據,最好能告訴大家一斤萊豬肉,含多少萊毒?連續吃幾斤萊豬肉、吃多少萊豬内臟才會生病?當然這不容易說清楚,但「食安」做為一個科學議題,就必須要很接地氣地,把科學研究結論,說得大家都聽懂,否則科學家憑甚麼要受人尊敬,被人相信?台灣的百姓不也正是因為人人都無從選擇會從哪一樣加工肉食品中吃到萊豬 ; 更不知道吃幾碗「大腸」麵線才會「出事」,才會光火嗎?科學家說話必須講證據,「反正沒有不含毒的食品食物」這種話是庶民打屁聊天的嘆息之語,倘若科學家也出言如此,那就失格了,若因此被打蛇隨棍上,受點小傷,也是剛好而已。

台灣將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自扁政府時代以來的美豬進口爭議終告解決。(美聯社)
「反萊豬」已經不單純是科學問題,在台灣萊豬問題已經被操作成政治議題,這是老嫗皆知的 。(美聯社)

糖已經成為像菸草一樣,天天在危害全球每一個人

不過,我們也不必「因人廢言」,究竟糖是不是毒呢?李遠哲說錯了嗎?如果他說對了,提醒國人不要吃太多糖,那就將功折罪吧!對英國醫療及保健政策極有影響力的Aseem Malhotra博士曾在Medscape Public Health上以 <糖是新菸草>  ( Sugar Is the New Tobacco, so Let’s Treat It That Way) 為題撰文指出,菸草和製糖業之間的相似之處令人不安。他引述JAMA內科學的一篇文章所顯示,製糖業支付了三位有影響力的哈佛大學科學家,研究如何以降低糖在心臟病中的負面作用。紐約時報也曾披露,可口可樂公司花費了數百萬美元資助研究,以淡化含糖飲料在肥胖症中的作用,並鼓吹「缺乏運動才是肥胖症主要因素」的說法。根據一位前英國衛生部長的說法;「由道德腐敗的科學家和政客們允許自己被食品供應商操縱,做出不正確的宣導。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飲食,確實使得全球肥胖起來。」不是每一個人每天都抽菸;但是幾乎每一個人每天都吃糖。李遠哲說得沒錯,糖已經成為像菸草一樣,天天在危害全球每一個人。

食物加糖,完全不符生物學。糖的最佳消耗為零

我們需要多少糖?Aseem Malhotra博士說,為了健康的目的,糖的最佳消耗為零。在食物裡添加的糖這件事,完全沒有生物學上的要求,因此,糖不是任何定義的「營養素」。它的果糖成分(蔗糖是50%的葡萄糖和50%的果糖),符合四個標準:毒性,不可避免性,濫用的可能性,以及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不過,要逃出糖的魔掌,幾乎難上加難。糖既是毒,食用「量」才是致病的關鍵。科學家就應該告訴大家吃多少糖才會出事,四年前,我就引述過,世衛組織建議糖攝入量的最大限量每日不超過卡路里的3%(約三茶匙)。然而,平均的英國和美國公民糖的消費量至少是這一數量的四到七倍。當人們承認消費者幾乎不可能避免糖時,這也許並不奇怪,因為它是如此普遍存在食物環境中,大部分是「隱藏的」。在美國,幾乎一半的糖攝取來自「通常不會加入糖」的食物,例如番茄醬,沙拉醬和麵包。三分之一的糖消耗來自含糖飲料,六分之一的糖消耗才是來自人們通常認為是垃圾,如巧克力,餅乾和霜淇淋。可見,不想吃到糖,比登天還難。

糖的「殺傷力」罄竹難書

台灣「反萊豬」陣營,一直追問,民進黨卻不願意鬆口在萊豬相關食品立下明顯標籤以警告消費者 ; 但在美國及世界多數國家,食品標籤上也都沒有糖的任何參考飲食攝入量;在歐洲,確有警告標籤存在,但不區分兒童和成人。一罐普通可樂包含9茶匙的加糖,這是美國農業部對8歲兒童建議的2009年上限攝入糖量的三倍。英國指南則將每日糖量標籤將這9茶匙的糖描述為指南每日量的39%。在這種虛假保證的基礎上,父母相信孩子每天喝兩個半罐是安全的。

食品工業常常認為,公眾在選擇食物時應該有「個人責任」,這使得他們自己在肥胖流行病中的責任歸咎於消費者。就像台灣執政黨說的,吃不吃萊豬,只是給消費者多一項選擇。但事實是,公眾缺乏知識,因為食品標籤混淆,而公眾也根本缺乏選擇,因為糖已經被加入到大約80%的加工食品,萊豬混入庶民外食之中,也到了無法分辨、無法抗拒的地步,已經不是想當然耳了。

可口可樂(圖片來源:可口可樂官網)
一罐普通可樂包含9茶匙的加糖,這是美國農業部對8歲兒童建議的2009年上限攝入糖量的三倍。(圖片來源:可口可樂官網)

兒童每週少喝1份含糖飲料就能改善心臟健康

《美國臨床營養學報》(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指出,糖的食用對心臟病以及血壓和血脂的風險因素有直接影響 —— 無論一個人的體重增加與否。 這是紐西蘭研究人員進行一項綜合分析的結果,該分析包括了從 1965 年至 2013 年的近 50 項研究。《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一項研究也指出,經常喝含糖飲料會增加患II型糖尿病的風險,即使對本身苗條的人也是如此。研究認為,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可能會減少英國糖尿病患者數量。但其他一些專家警告說,超重可能在疾病發病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營養學雜誌》(Journal of Nutrition)發表的一項來自美國塔夫茨大學弗裡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研究發現,兒童每週少喝1份含糖飲料就能改善其心臟健康狀況,降低今後患上心臟病的風險。保護兒童心臟健康,應該要孩子遠離含糖飲料。

肥胖 慢性病 疾病 腰圍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示意圖。(取自jarmoluk@pixabay/CC0)
一些專家警告說,超重可能在疾病發病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取自jarmoluk@pixabay/CC0)

腫瘤比身體其他健康組織更愛「吃糖」

蛀牙。牙科疾病占工業化國家的5%-10%的衛生支出,在英國,蛀牙是慢性疼痛和兒童入院的首要原因。減少糖攝入的積極健康影響似乎相當迅速。在對43名拉丁裔和非裔美國兒童代謝綜合症的研究中,保持來自碳水化合物的總熱量和卡路里相同,從加糖平均28%的卡路里降至10%,可顯著降低了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壓,空腹胰島素只需10天。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糖會叫腫瘤「現形」。英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費用顯著更低、更安全的腫瘤掃描方法。 根據他們發表於《自然醫學》雜誌上的報告,小量注射普通葡萄糖後,使用 MRI 可清楚顯現病變組織。該方法稱為「葡萄糖化學交換飽和轉移」(glucoCEST),其原理是腫瘤需要比健康組織消耗更多的葡萄糖以維持增長。 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負責人 Simon Walker-Samuel 表示:「GlucoCEST 採用無線電波來磁性標記人體內的葡萄糖。 之後採用傳統 MRI 技術即可檢測到腫瘤中的糖分。」

2020年12月5日,美國眾議院通過大麻合法化法案,有望在聯邦層級全面解禁。(AP)
如果「適量」的毒可以享用,飯後來幾口大麻提神解膩 ; 肚子痛哈幾口鴉片菸,只要適量,豈不都無傷大雅了嗎?(AP)

飯後來幾口大麻提神解膩,「適量」都無傷大雅了嗎?

儘管萊豬事件,成為台灣政變的火藥庫,或許真如李遠哲說的,像「世界大戰」一樣開打起來。對科學家來說,這不是壞事,應該趁此全民最關心食安的社會氛圍,對民眾進行公衛教育 ; 對政府提出更嚴格的監督。科學家當然不需要去充當政客的「打手」,分說萊豬有多毒或毒不死人 ; 最令人難過的是值此當口還說些渾話。如果「適量」的毒可以享用,飯後來幾口大麻提神解膩 ; 肚子痛哈幾口鴉片菸,只要適量,豈不都無傷大雅了嗎? 最令台灣老百姓生氣的,已經不是吃上了萊豬,因為必然得吃 ; 而是大家怎麼會選出這一群人,以前捶胸頓足如喪考妣反萊豬萊牛,現在有志一同,全立法院挺萊?連放幾聲不同音調的臭屁都不敢作聲?這是啥玩意兒?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