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極右派勢力勃興,聯合政府左右為難,大選後德國迎向嚴峻考驗

2017-09-26 06:10

? 人氣

2017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邁入第四個與第13年任期(AP)

2017年9月,德國總理梅克爾即將邁入第四個與第13年任期(AP)

這是今年歐洲最重要的一場選舉,投票之前被形容為一場缺乏懸念、贏家早已底定的「無聊」選舉,然而當投票結果出爐,媒體卻改口了,「政壇大地震」、「政治震撼彈」,贏家雖然沒有換人,但她的勝利竟然「有如噩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Bundestag)選舉24日落幕,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挑戰4連霸成功,即將展開第13年任期,繼續保有「歐盟在位最久現任領導人」的頭銜。尤其在美國總統川普棄守美國傳統角色、國際社會頓失所依之際,梅克爾的德國更被許多人視為民主體制、自由貿易與全球化的最後堡壘。只不過24日之後,這座堡壘竟也出現鬆動的跡象。

「二戰結束至今,首度有納粹分子坐進國會議席」

這是因為梅克爾的勝利是一場「慘勝」,她領導的「基民盟」(CDU)與姐妹黨「基社盟」(CSU)只拿到33%政黨票,不僅較4年前的上一屆大選重挫8.5%,而且是1949年(二戰之後西德第一次選舉)以來最差的成績。24日當天晚上,柏林CDU總部「慶祝會」的氣氛格外「冷靜」。

有得必有失,24日最大的贏家讓許多德國人心驚膽跳,甚至上街示威抗議。副總理兼外長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語重心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首度有納粹分子坐進國會議席。」這個政黨叫做「德國另類選擇黨」(AfD),2013年創立並首度參選,未能跨過5%分配席次門檻;今年則是突飛猛進,拿下12.6%選票,可望在709席的聯邦議院攻佔94席,僅次於CDU/CSU與社會民主黨(SPD)。從0席小黨到94席的國會第三大黨,AfD一飛沖天。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2017年大選突飛猛進(AP)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在2017年大選突飛猛進(AP)

AfD:重新認識納粹歷史 擺脫罪惡感

問題在於AfD是個民族主義色彩極其強烈的極右派政黨,反移民、反伊斯蘭教、反歐盟、反歐元的意識型態讓主流民意視若蛇蠍。AfD一方面排外,一方面主張德國人應該「重新認識」戰爭、納粹與大屠殺(Holocaust)的過往,擺脫歷史罪惡感,簡直是日本極右派的歐洲版。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AfD在大選的突飛猛進會讓群眾走上街頭,還有示威者高喊:「納粹豬玀!」

2015年來自中東、中亞與北非的難民/非法移民湧入歐洲,梅克爾決定敞開國門,至今接納超過100萬人,雖然人道主義胸懷備受國際社會肯定,但也在國內引發治安惡化、恐攻頻傳、資源分配失衡、宗教與文化衝突等危機。AfD因此坐大,今年進軍聯邦議院之前,它已經在德國16個邦(Bundesland)的13個邦議會佔有一席之地。成為國會第三大黨之後,AfD將獲得層級與能見度更高的平台,以及充裕的人力與經費資源,來宣揚理念、發展組織、擴張勢力。

儘管AfD是一個合法的政治組織,9月24日的聯邦議院選舉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民主選舉,但AfD的竄起讓許多人聯想到84年前的1933年,納粹透過國會選舉與一連串陽謀陰謀,開始全面掌權。換言之,德國的自由運作體制再度受到威脅。AfD在24日選後記者會上的表現非常「川普」,強調他們不是種族主義者,而是「愛國者」;他們會對新政府「窮追猛打」,他們要「奪回我們的國家、奪回我們的人民」。

2017年9月德國大選,極右派政黨AfD強勢進軍國會,許多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這幅標語寫的是「法蘭克福憎恨AfD」。(AP)
2017年9月德國大選,極右派政黨AfD強勢進軍國會,許多民眾走上街頭抗議,這幅標語寫的是「法蘭克福憎恨AfD」。(AP)

CDU/CSU的路線之爭與「誰是接班人」問題

分析家早已指出,AfD的支持者有一大部分來自CDU/CSU的右翼,他們對梅克爾的難民政策極度失望。這一點在原屬共產東德、發展較為落後的5個邦尤其顯著,儘管梅克爾就是出身前東德,但CDU/CSU今年在此地得票率只27.6%,遠低於2013年難民潮爆發前的38.5%,AfD則拿到不相上下的26%。今年選戰過程中,梅克爾只要是到德東地區造勢,AfD幾乎必定鬧場。

儘管梅克爾至今堅稱(至少在公開場合)她並不後悔2015年的決策,但選後她與CDU/CSU恐怕要進行路線辯論,指責她「犧生了黨的右翼」、要求她設法挽回流失到AfD的100萬選民的聲浪也會日益高漲。尤其是以巴伐利亞邦(Bavaria)為大本營的CSU,原本就比CDU更右翼,而且明年秋天就要歷經邦議會選舉,勢必會迫使梅克爾調整難民相關政策。

再者,久居其位的梅克爾似乎已露疲態,CDU/CSU恐怕也要開始思考「接班人」的問題,而黨內也不乏企圖心旺盛的新生代領袖,例如22歲就當上國會議員、現年37歲的史潘(Jens Spahn)。1998年9月CDU/CSU在大選中落敗,當時一位44歲的新生代人物接下祕書長重任,她就是梅克爾。

2017年9月24日德國大選投票,大批基民盟(CDU)支持者在柏林總部等候梅克爾總理現身(AP)
2017年9月24日德國大選投票,大批基民盟(CDU)支持者在柏林總部等候梅克爾總理現身(AP)

黑、黃、綠「牙買加聯盟」左右逢源?左右為難?

路線辯論之外,梅克爾與CDU/CSU還有一項更嚴峻、更迫切的挑戰:組成新政府。戰後德國(西德)每一屆政府都是聯合政府,即將上台的第19屆也不會例外。梅克爾與CDU/CSU過去4年的執政夥伴SPD,在這次大選的表現令人失望,但已表明將專心扮演反對黨的角色。因此CDU/CSU只剩一組選擇:與自由民主黨(FDP)、綠黨(Die Grünen)組成所謂的「牙買加聯盟」(Jamaica coalition,三黨代表色黑、黃、綠正好是牙買加國旗的顏色)。

揆諸歷史,這種組合只曾在薩爾蘭邦(Saarland)短暫出現,維持兩年多之後解體,中央政府則從未採行。原因很簡單,FDP與綠黨在許多議題上南轅北轍,尤其對於歐盟改革計畫、賦稅政策、能源政策與移民政策,兩小黨可說是位於光譜的兩端。目前各方都沒有把話說死,但喊價、較勁意味越來越濃厚。

歐元區改革、歐盟一體化都將慢下腳步

當然,梅克爾有她執政12年、備受國際社會肯定的聲望,德國又是全歐洲政經資源最豐富的火車頭國家,她應該能收服兩小黨,讓「牙買加聯盟」這部拼裝車上路,但只怕上路之後會不時拋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年5月上任後,提出要與德國聯手翻修歐元區財政體制、加速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如今看來恐怕都得緩一緩。

今年已63歲梅克爾再度迎向嚴峻挑戰,她過去12年歷經金融海嘯、歐債風暴、難民危機、俄羅斯擴張等考驗,一路穩紮穩打,謀定而後動,推動經濟蓬勃發展、維持社會穩定凝聚、落實普世價值,整體而言繳出一張相當漂亮的成績單。這位「全世界最有權勢的女性」的權勢不僅巨大,而且能為世人帶來正向的變化。在「川普們」當道的時代,我們格外需要梅克爾這樣的領導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