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帶走了「中國的蕭邦」:鋼琴大師傅聰倫敦染疫過世,享壽86歲

2020-12-29 15:41

? 人氣

波蘭蕭邦協會以一張傅聰微笑,眼神銳利的黑白照片,宣布傅聰逝世消息。(圖取自波蘭蕭邦協會網頁nifc.pl)

波蘭蕭邦協會以一張傅聰微笑,眼神銳利的黑白照片,宣布傅聰逝世消息。(圖取自波蘭蕭邦協會網頁nifc.pl)

首位在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獲獎的華人得主、素有「當代鋼琴詩人」美稱的音樂家傅聰,28日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倫敦逝世,享壽86歲。傅聰過世的消息由波蘭蕭邦協會率先披露,因為傅雷20歲赴波蘭學琴,1年後(1955年)奪得第5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第3名與馬祖卡特別獎。波蘭是蕭邦祖國,波蘭蕭邦協會對這位「中國的蕭邦」推崇備至,第7屆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阿格麗希則說,「傅聰的離開標誌了蕭邦傳統翻過了極為重要的一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34年出生於上海的傅聰出身文學世家,自幼就展現音樂天份,7歲半就開始學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Mario Paci)。他的父親傅雷是知名翻譯文學家與藝術理論家,傅雷譯作廣泛,包括屠格涅夫的散文詩、巴爾扎克的《高老頭》、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伏爾泰的《老實人》等眾多名家作品。傅雷對兩子傅聰、傅敏家教極嚴,卻又父愛至深,其家書由傅敏整理成《傅雷家書》。但傅雷未能逃過文革浩劫,1966年9月遭紅衛兵逼迫自縊,年僅53歲。2013年,傅聰將父母骨灰終於遷葬上海老家。

「傅聰三歲至四歲之間,站在小凳上,頭剛好伸到和我的書桌一樣高的時候,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收音機或唱機上放送西洋樂曲,不論是聲樂是器樂,也不論是哪一樂派的作品,他都安安靜靜地聽著,時間久了也不會吵鬧或是打瞌睡」

傅雷

傅聰因為早年在歐陸學琴遊歷,當傅雷在中國被劃歸右派後,傅聰曾被要求「立刻回國」,但他在波蘭畢業後卻移居倫敦,並未遭遇文化大革命的迫害。他在國外曾與曼紐因(Baron Menuhin)、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鄭京和等知名音樂家合作。傅聰也曾擔任蕭邦國際鋼琴大賽(1985年、2010年)、比利時伊莉莎白皇后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審,他的獨奏音樂會更超過2000場,演奏足跡遍佈全球。

1965年的傅聰。(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1965年的傅聰。(維基百科/公用領域)

直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傅聰才回到中國。除了參加父母的平反大會,也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音樂會。此後傅聰幾乎每年都會回中國演奏、講學,也曾多次來台灣演出。今年12月27日,中國媒體報導傅聰罹患新冠肺炎的消息,據他的學生、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教授孔嘉寧轉述,傅聰已經住院兩周、病情不容樂觀,一周前肺部情況惡化,但還不需要用上呼吸器,沒想到傅聰28日就不幸仙逝。

知名鋼琴家傅聰(左)逝世消息震驚國際樂壇。傅聰認為,「大家都是音樂面前的小學生,我只是開步較早,我是傳教士,我的宗教就是音樂。」圖為2009年10月傅聰在台北教導學生演奏技巧。(中新社)
知名鋼琴家傅聰(左)逝世消息震驚國際樂壇。傅聰認為,「大家都是音樂面前的小學生,我只是開步較早,我是傳教士,我的宗教就是音樂。」圖為2009年10月傅聰在台北教導學生演奏技巧。(中新社)

波蘭蕭邦協會(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將傅聰逝世的訊息放在網站首頁,阿根廷鋼琴家、第七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除了表示哀悼,更表示是傅聰教會世人感受馬祖卡(Mazurek,原為波蘭民間舞曲,經蕭邦等人發展,成為古典音樂曲式)、以及理解蕭邦的偉大,但與最能演繹蕭邦偉大之處的音樂家與哲學家終須一別。

有「鋼琴女王」之稱的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曾被問及如何演奏如此困難的音樂並能掌握細節,她回答:「答案就在中國鋼琴家傅聰的唱片裡」。阿格麗希與傅聰兩人後來成為忘年之交。傅聰曾經在來台記者會上表示:「現在很多年輕人動不動就說:我的風格如何如何,但我一輩子沒說過這樣的話,因為在鋼琴世界裡,沒有傅聰,只有音樂。」

傅聰也曾在接受台灣樂評人焦元溥專訪時表示,「在音樂世界裡,我不是成功者,而是永遠的探索者。當音樂家永遠是孤獨的,因此也需要耐得住孤獨」。曾擔任許多國際鋼琴大賽評審的傅聰甚至嚴厲表示,評審就應該要能辨識出參賽者真正的藝術才華,而不是選出一個個沒有個性的「完美庸才」,「現在為了得名,選手討好評審,反而以評審的口味演奏。這算是哪門子比賽?說得難聽些,這是賣淫」。

晚年傅聰在音樂路上也始終精進不懈,他每天7點起床,9點半練琴。但他卻飽受肌腱炎之苦,練琴與演奏都必須帶著黑色手套取暖。傅聰曾說,自己的手指上其實都貼了膏藥,只有儘量保暖,血液才能流通。傅聰也曾表示「我花那麼多功夫練琴,就是因為手受過傷,手指條件不太好。」但光是手指在琴鍵上跑得飛快,不知所云也沒有意義,「鋼琴還重視音色控制、層次變化,這不是技巧,而是藝術。」

傅聰曾在陸媒專訪中表示,海頓擁有很高的智慧和境界,「要彈好海頓一方面是理解、一方面是想像」。他稱讚海頓「跟土地很接近,很質樸,不像莫札特的作品那樣一聽馬上就有感受,也不像肖邦的作品那樣在旋律上很有特點,你要是體會出他音樂深處的奧秘,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音樂家裡恐怕沒有人比海頓更懂得幽默,莫札特的幽默是笑中含淚的,而海頓是真正的幽默。他是個老頑童,一直到老年童心都還在,天真無邪」。至於看一個學生的音樂才能,就看他彈海頓的奏鳴曲,「你可以馬上看出這個孩子的想像力,以及對音樂直感的能力,或者是理解到什麼程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