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學生輔導與管教適合請警察介入嗎?

2021-01-18 05:50

? 人氣

校園突發事件,是否該請警察介入處理?。(資料照,顏麟宇攝)

校園突發事件,是否該請警察介入處理?。(資料照,顏麟宇攝)

去年11月23日報載,南投縣某國中生因男女生交往問題,被老師叫到學生事務處,由學務主任加以訓誡,過程中男同學突然爆起對學務主任拍桌嗆聲,主任規勸無效只好報警處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是否該請警察介入處理?引起許多論辯。我們認為;應從兩個面向看待此一問題。

一、處理學生的行為偏差與管教問題,如霸凌(不涉及傷害)、逃學、上課吵鬧等。我們認為應該循心理輔導、教學關懷與教育管理的方向去處理。其理由是:學校畢竟是教育單位,對於學生偏差行為、不服管教等,教師應依其專業,掌握學生的現況,盡量以教育的手段解決問題。再者,中小學學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不適合以警察的角色來威嚇。

20190908-憂鬱症、焦慮、霸凌、自殺。示意圖。(取自Counselling@pixabay/CC0)
處理學生的行為偏差與管教問題,如霸凌(不涉及傷害)、逃學、上課吵鬧等。我們認為應該循心理輔導、教學關懷與教育管理的方向去處理。(取自Counselling@pixabay/CC0)

二、什麼樣的情況適合請警察介入?如果發生學生鬥毆(造成傷害)、學生貴重物品失竊老師無力查明、恐嚇勒索、使用毒品、涉及組織犯罪等,這些情形是老師無法處理的(涉及刑事案件)情境,我們認為必須請警察協助處理。

基於上述兩個面向的第一項,就南投某國中學生嗆聲老師的行為而言,嚴格來說是常態,只不過這一事件是經由縣議員質詢教育處長而凸顯出來。事實上,學生行為偏差、不服管教的問題,可能每天都會在校園中出現。當這一類事件發生的當下,我們思考的是:什麼樣的處理才是最恰當(對老師、對學生都好)的處理方式?請警察介入絕非首要考量。因此,首先須控制當下師生雙方激動的情緒,避免因更激烈的衝突,而造成難以收拾的結果。其次是對於學生失序的行為應如何進行後續的輔導。最後則是深入了解造成學生失序行為的背後成因,包括家庭環境、成長背景、同儕關係、學習狀況等,以便進行日後的輔導與追蹤。

關於第二個面向所述,也是經常發生在教育現場,但卻是學校、老師均感無力處理卻又相當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國、高中。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思考的是;因為已涉及個人或他人(包括老師)之人身安全,學校必須有一個行為準則或評判標準,誰可以決定是否請求警察(少年警察隊)協助處理?因為即便學校是教育單位,也應該教育學生,凡涉及刑事、嚴重犯罪的行為(如傷害同學、老師)是須付出代價的。目前少年警察隊對於「少年虞犯」訂有判別標準;(一)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二)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三)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在其施政重點也強調「機先防止少年偏差行為,擴大預防少年犯罪宣導及配合教育局校園法治教育 宣導,加強防制幫派與毒品入侵校園,保護少年安全。」,可見學校在「需要」或遇到特殊事件的時候仍由警察協助處理為宜。

20190908-教師、老師、教育。示意圖。(取自Pexels@pixabay/CC0)
關於第二個面向所述,也是經常發生在教育現場,但卻是學校、老師均感無力處理卻又相當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國、高中。(取自Pexels@pixabay/CC0)

如果類似這樣的管教事件屢屢發生,學校可有積極的處理方式?以下從兩個面向提出我們的看法。

其一,本專欄不只一次的呼籲「學校行政專責化」,其積極的意義就是學生輔導與管教的工作,應該由具有心理與輔導專長的人員、老師擔任。雖然目前相關法規規定,學校依據學校規模(班級數),須編配「輔導教師」,並給予津貼或減課。然就目前的實際狀況,學校諸多行政人員都由代理教師兼任,更遑論具備心理與輔導知能的專責老師。再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即便是正式專職教師都不一定具備心理與輔導知能,這更是教育主管機關所當審慎關注的關鍵。另外據12月14日的新聞指出,新北市三芝鄉某學校因自立廚房廚工不足,還得由身兼午餐秘書的科任老師充任廚工,炊煮學校營養午餐,這更是荒唐至極,可見學校專職人的配置不足,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學習 學校 高中 上課 家教(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https://www.pakutaso.com/20161031291post-9259.html
學校本是學生成長學習、充實知識、結識知心朋友的地方,應該是充滿著朝氣與歡樂的場所。(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其二,一個更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學校本是學生成長學習、充實知識、結識知心朋友的地方,應該是充滿著朝氣與歡樂的場所。如果是一所健全的學校,學生能沉浸在快樂的學習中,時間都不夠用,怎麼會經常發生行為偏差、不服管教、拒絕學習等問題?是學校學習環境不佳、課程或教材內容編製不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還是老師的教法或管教方式有問題?這是整個教育生態環境的問題,試想,為什麼總是有老師,甚或家長不時地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仔細想想,問題不一定是在學生,也不一定在學校,我們能否正本清源的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有效改善政策和制度面的系統性問題。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個體都有其獨立的生長環境與成長背景,因此,每個事件的發生都有其背後的故事,負責其教育工作的老師、學校都應予尊重,並盡力協助其正常發展。從孔子的時代就強調「因材施教」,108課綱的教育主軸在於「適性揚才」,二十一世紀科技發達的今日,我們應該更有能力教導好每一個孩子。

*作者為「諄筆群」主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