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工業4.0對《勞資關係》之衝擊與挑戰

2020-12-24 06:00

? 人氣

作者提出勞動的未來趨勢和挑戰。(資料照,盧逸峰攝)

作者提出勞動的未來趨勢和挑戰。(資料照,盧逸峰攝)

一、前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面臨第四次工業革命,各種新興科技如機器人學、人工智慧、基因工程、工業物聯網、全自動駕駛汽車皆有突破性發展。而隨著工業 4.0 也衍生出《數位經濟平台》與《眾包工作者》新興社會經濟模式。相對應的,在勞資互動關係上,企業主為了能夠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社會中獲得生存和發展,學者認為已呈現出兩極化的作為:

(一)、就如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 Jeffrey Pfeffer 在其新作「死於薪水 (Dying for a Paycheck)」所提醒的,企業主將持續讓員工加班或全天候工作,使員工置身於令人心力交瘁和高壓的工作場所,造成員工死亡率上升。  

(二)、企業主以「無人工廠」、「無人商場」自豪,迫使勞工將面對「零工經濟」(Gig Economy)世代衝擊,職業生活與家庭生活失去調和,失業問題衝擊執政者施政績效,導致傳統勞資體系有瓦解之虞。上述兩極化的作為,都對勞動法秩序造成嚴重衝擊與挑戰,首當其衝的即是勞動法的基本架構-勞資關係之認定恐會橫生變革。若處理不當,不僅會形成社會勞雇階級間的剝削對立,也會造成社會經濟秩序的動盪恐慌,埋下社會階級革命的引爆亂源。

筆者認為,「穩定和諧的勞資關係」是台灣能在屢次的全球經濟危機與衝擊中化險為夷,安然渡過的重要關鍵。因此,在面對第四次工業革命,新的生產方式、技術與勞動關係不斷衝擊與挑戰下,如何為「穩定和諧的勞資關係」作符合新時代演進與社會需求的定義與運用,當是產、官、學、研應列 為重要且急迫的議題。

為此,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研究所、台灣科技法學會、勞動視野協會,以及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特邀集林佳和教授、劉梅君教授等台灣知名勞動法令與社會學等學者專家們,齊聚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針對「勞動保護的未來?」進行學術研討會,集思廣益、善謀對策。筆者榮幸有機會出席聆聽學者專家卓見,獲益良多,敬祈能提供心得,分享工業 4.0 的勞動趨勢及未來因應之道。

二、案例提出: 

隨著工業 4.0,對於諸多勞資關係之認知,能否以昔日《非黑即白》、 《全有全無》、《專業非專業》之解析來作區別,確已有省思的必要。以下即舉出 11 個案例供作參酌:  

(一)、中華職棒選手於球場遭受球吻、撞擊、拉傷等傷害,這時能否向球團主張「職業災害」請求權? 

(二)、外送員身兼多家外送平台業者,外送途中發生車禍意外事故,能否向外送平台業者主張「職業災害」請求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