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孫行者VS.胡適之─陳寅恪為何要考對對子?

2017-09-18 05:50

? 人氣

下面還有一段談大一作文題目「夢遊清華園記」的,這裡略過不引。一定要引的是考生作答情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畢後,記者並探得考卷中之可笑者,茲摘錄數則如後:對孫行者除王引之、韓退之、胡適之、祖沖之較好者外,普通皆對陳立夫、郁達夫、王獻之、周作人,至以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應對極多,甚不通。亦有對以趙飛燕、黃飛虎、郭沫若者,最可笑莫如一部(分)考生,僅由字面上對以「翁坐乎」、「子去也」。有某生對「我來也」,下註古文盜竊人名,雖平仄不諧,但亦可見彼知對專名詞及虛實字,仍得相當分數。其餘尚有根本不明「對對」用意者,如某生以「少小離家老大回」為題作文一篇,有以原詩第二句「鄉音不改鬢毛衰」塞責者,亦有以「城池依舊人民非」聯句者。最可笑者莫如某生,於試卷上原對後塗改許多,後竟在「少小離家老大回」下書「金銀珠寶往家抬」,而於「孫行者」下大書「一個斛斗十萬八千里」,情急胡謅,窘狀可想。

「我來也」頗有氣勢,而那個「金銀珠寶往家抬」實在真是好,鮮明道出了古人對衣錦還鄉的想像,《紅樓夢》裡林黛玉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我看這句就有這個等級,可為相聲段子。話說回來,陳寅恪在此雖提到了「胡適之」這個答案,但只一筆帶過,甚至前文還說「余不必定能對,亦不必發表余所對」來拒絕公布他自己的答案。他還是把重點還是放在「國文文法及對中國文字特點之認識」這等正經話題;如果這新聞稿不是他自己所擬,而是真有記者來採訪的話,肯定要多問一下「胡適之」的。

那麼,有哪幾位考生對出了「胡適之」呢?王震邦教授《獨立與自由-陳寅恪論學》(台北:聯經,2011年7月)一書考證:有周祖謨(1914-1995)、張政烺(1912-2005),據說還有段學復(1914-2005),此外梁羽生《名聯觀止》一書寫道南京有一位「劉子欽」來信自稱是他對出來的。前面三位後來都成著名學者,只有這位「劉子欽」查不到,網上檢索也只看到明朝有一個參與修過《永樂大典》的文官叫劉子欽;我推測,這「劉子欽」可能是史學家周祖謨的化名,因為「周」和漢朝的國姓「劉」、「祖謨」和「子欽」也對仗,且梁羽生的文章原是1983-86年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的專欄,周祖謨是大學教授,而且1981年就去過香港講學,可能看得到,而亦可能因各種緣故而以化名去信。梁羽生登出其信中自稱「得了滿分」,這和周的情形相符,但又寫「現已年老離休」,而周祖謨那幾年都還在工作,這也可能是故意打的煙霧彈,但真要查證起來,還得看清大的原檔,不然就要比對各種材料了。這並不是重點,只是網上有文章說僅周祖謨一人對出了「胡適之」,不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