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觀點:美國出動三位大使一位特使阻擋國府反攻大陸

2017-09-17 07:20

? 人氣

柯克抵台後,與國府的合作始終不愉快。陳誠日記在7月多次提到,蔣中正提到國共內戰時期,美國特使馬歇爾調停,他不能再上美國人的當,因為這個前車之鑑,蔣中正不願意與柯克直接討論反攻大陸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國務院檔案,9月6日,柯克到陽明山與蔣中正、外交部長沈昌煥、新聞局長沈劍虹會面,這場會談氣氛很差,蔣中正與柯克兩人爭論許久,蔣中正不滿柯克老是拿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對他施壓,他批評條約讓國府綁手綁腳。柯克反問,蔣中正是要廢棄條約嗎?希望美國停止軍事與其他援助嗎?柯克說,不太能夠理解蔣中正真正的意思。蔣中正也回答柯克,修改條約與否是美國自己要決定的政策。

美國第七艦隊前司令柯克(Admiral Alan Goodrich Kirk)在1950年代初期,對台「簡直像一個好來塢西部片的英雄,單槍匹馬,來拯救臺灣」。(取自百度百科)
美國第七艦隊前司令柯克(Admiral Alan Goodrich Kirk)在1950年代初期,對台「簡直像一個好來塢西部片的英雄,單槍匹馬,來拯救臺灣」。(取自百度百科)

這場會面氣氛雖然不好,但最後還是有所成績,蔣中正接受柯克建議,中美雙方共同研究反攻大陸。其實這是美方的陽謀,就是與台灣一起研究對大陸軍事行動,藉以掌握台灣的一舉一動,希望能讓國府面對現實,認清不可能軍事反攻大陸的事實。這個中美共同研究反攻作戰的委員會,命名為藍獅(Blue Lion)委員會,也的確曾經舉行多次會議討論,但是最後並沒有付諸行動,到了1968年尼克森當選總統,尼克森有意拉攏北京,美國調整國際戰略,原本只是用來拖延時間的中美共同研究合作反攻大陸,從此自歷史當中被人遺忘。

由於柯克每次與蔣中正會面,態度強硬,總是對蔣中正反攻大陸的想法潑冷水,與蔣中正及其他國府官員的相處也都不好,陳誠在日記批評柯克談話不成體統,陳誠也覺得柯克顯得老態的印象。柯克赴台沒有多久,蔣中正就拒絕接見他,直到柯克離開台灣前,蔣中正與宋美齡才為他舉辦了晚宴,但仍不願與柯克談正事。

1962年的最後一天,陳誠與柯克對談,雙方仍然是不歡而散,面對美方反對反攻大陸的咄咄逼人壓力,陳誠用不只是忍氣,還要爭氣,勉勵自己。1963年2月4日,甘迺迪在白宮見了柯克,柯克告訴甘迺迪,他在台北見不到蔣中正,蔣中正認為他不瞭解中國人,還經常利用別的美國訪客協助傳話給美國政府。當時蔣中正許多重要事情,都不與柯克談,反而與到台灣訪問的美軍將領談,完全孤立柯克。甘迺迪肯定柯克在台北工作表現,以安撫柯克的心情,多所垂詢柯克在台灣的生活環境,柯克說,他不太喜歡台灣的生活條件,希望能夠儘快回到美國。

1962年3月莊萊德已經離任返美,柯克卻因為健康因素,拖延數月才到台灣赴任,1963年1月18日柯克回到美國治病,10月病逝,柯克成了中美外交史上任期最短的大使,在台北只待了幾個月的時間,阻擾國府反攻大陸。隨後在柯克建議下,美國5月3日改派海軍將領出身的賴特接任駐華大使,不過,彭岱很擔心賴特如果不清楚自己的任務是代表更大的美國利益,賴特很可能就會被國府所影響,彭岱建議甘迺迪要讓萊特瞭解,必須緊緊盯住國府。

賴特大使。(維基百科)
賴特大使。(維基百科)

賴特到台灣不久之後,與蔣中正意見不和的甘迺迪在德州遇刺身亡,詹森繼任總統,中美雙方關係顯然略有改善,國府與賴特在1965年8月簽署美軍在華地位協定,這是在劉自然事件引發民眾包圍美國大使館後,中美雙方多年來希望解決的老問題。無巧不巧,1965年8月6日發生的八六海戰,造成國府海軍重大損失,這次慘敗也影響了蔣中正對於反攻大陸軍事行動的看法,直到他在1975年4月5日辭世,台灣沒有對大陸發動任何大規模軍事行動。

*本文原刊《閤評網》,授權轉載。更多好文請看《閤評網》臉書粉絲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