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智慧型手機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大佬」

2017-09-18 06:20

? 人氣

2007年1月9日,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發佈的新品,後來成為人類歷史上獲得利潤最為豐厚的產品。當然了,這就是iPhone。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Phone X
(圖/BBC中文網)

iPhone從很多方面奠定了現代經濟。首先是它的盈利性:世界上只有其他兩、三家公司的利潤能夠比得上蘋果從iPhone當中賺的錢。

iPhone開創出一個新的產品類別:智慧型手機。iPhone及其類似產品在10年前根本不存在,現在成了人類最為嚮往擁有的東西;還有,iPhone給其他領域帶來巨變,包括軟體、音樂、廣告等。

但是,這些都是iPhone明擺著的事實。如果你更深挖掘一下,它背後的故事令人吃驚。

蘋果發佈會:十週年iPhone X攜面部識別技術面世

我們是否已經淪為手機和網絡的奴隸?

如果互聯網停擺一天,你的世界會怎樣?

喬布斯
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圖/Getty Images)

我們需要感謝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和蘋果公司其他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賈伯斯早期的合作伙伴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他的繼任蒂姆·庫克(Tim Cook)、極有眼光的設計師喬納森·埃維爵士(Sir Jony Ive),但是,iPhone故事中還有一些最為重要的人物卻被遺忘了。

問問你自己:哪些元素讓iPhone成了……iPhone?部分原因是它酷炫的設計、用戶界面、注重軟體和硬體的細節等,但是,iPhone迷人的外表下面,還有其他一些關鍵的技術,正是這些技術讓iPhone和其他所有智慧型手機擁有今天這樣的成功。

經濟學家瑪利亞娜·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搜集了智慧型手機所需的12項關鍵技術:

●微型微處理器
●內存芯片
●固態硬盤驅動器
●液晶顯示屏
●鋰基電池

這些是硬體,還有網絡和軟體:

●快速傅立葉轉換法:很聰明的算數,可以迅速將模擬信號比如聲音、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轉換成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數字信號
●互聯網:這個你可能聽說過,沒有了互聯網,智慧型手機就不智慧了
●HTTP和HTML:這個語言和協議讓難用的互聯網成為易訪的萬維網
●蜂窩網絡:否則智慧型手機不僅不智能,就連電話都不是了
●GPS:全球定位系統
●觸控螢幕
●Siri:聲音激活的人工智能助手

埃維
設計師喬納森·埃維爵士(圖/Getty Images)

這些技術是讓iPhone和所有其他智慧型手機運作的重要成分,有些不僅僅是重要,而是不可或缺。但是,在瑪利亞娜·馬祖卡托編完這份單子、審視其中各項的歷史時,她有一些驚人發現。

iPhone研發的奠基人並不是賈伯斯,而是山姆大叔!上面這12項關鍵技術,都曾得到政府、通常是美國政府的大力支持。

其中一些例子很著名。比如許多人都知道,

萬維網的存在要歸功於蒂姆·伯納斯·李(Sir Tim Berners-Lee)。他是受僱於日內瓦「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軟體工程師,而這個中心是由歐洲各國政府出資的。

互聯網的前身是Arpanet。1960年代初期,美國國防部出資研發出這個史無前例的計算機網絡。

GPS完全就是一項軍事技術,冷戰期間研發,直到1980年代才向民用領域開放。

其他一些列子可能更不著名,但並不是不重要。

智能手機
智慧型手機都曾從政府對技術領域的投資中獲益。(圖/Thinkstock)

快速傅立葉轉換法

原來電話、電視、留聲機都是模擬信號,有了這種變換算法,我們就可以從模擬世界進入數字世界:一切都可以被數字化,然後,iPhone這樣的計算機就可以處理了。

最常見的快速傅裏葉變換算法是偉大的美國數學家約翰·圖凱(John Tukey)研究出來的。那麼,那時他在搞什麼項目呢?你猜對了:軍事應用程序。

具體點說,1963年,圖凱是肯尼迪政府的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當時他在研究如何監測蘇聯測試核武器。

觸控螢幕

沒有觸控螢幕,智慧型手機就不是智慧型手機。但是,觸控螢幕的發明人是一位名叫約翰遜(EA Johnson)的工程師。觸控螢幕的初期研究是在約翰遜受僱於英國政府部門「皇家雷達研究所」(Royal Radar Establishment)期間完成的。

後來,日內瓦的核子研究中心—沒錯,還是那些人—繼續研究。最後,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研究人員韋恩·韋斯特曼(Wayne Westerman)和約翰·艾利阿斯(John Elias)將多點觸摸技術商業化,他們把自己的公司賣給了蘋果!

智能手機
觸控螢幕技術推動平板電腦研發(圖/Science Photo Library)

然而,即使在如此晚期階段,政府也發揮了作用:韋斯特曼的研究資金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中央情報局提供的。

Siri

就是那個聲音柔美的女孩Siri了。早在2000年,也就是第一款蘋果誕生前七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總署(Darpa)就曾委托斯坦福研究院開發一種Siri的原型,也就是或許可以幫助軍事人員工作的虛擬辦公助理。

當時共有20所大學參與項目開發,他們嘗試了讓聲音激活虛擬助手成為現實的各種技術。七年後,初創公司Siri Inc.將研究成果商業化,直到2010年被蘋果出資收購,款額未公開。

至於硬盤、鋰電池、液晶顯示、半導體本身,故事也都大同小異。

電池
鋰電池的進步對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功不可沒。(圖/Getty Images)

科學家的聰明才智、企業家的創業精神都功不可沒,但是,政府也向各個環節投入了大把、大把的鈔票,通常是美國的政府機構。既然說到這了,通常,是美軍的某個分支機構。

矽谷本身還真需要好好感謝仙童半導體,這家公司研究出第一代商業化的集成電路。而仙童公司初期非常依賴美軍採購。

當然了,美軍並沒有做出iPhone,核子研究中心也沒有發明臉書或是谷歌。這些當今無數人依賴的技術,是在私營領域打磨、商業化的。但是,是政府的資金、政府的冒險讓所有這些成為可能。

在考慮未來面臨的技術挑戰—比如能源領域、生化技術領域—時,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

賈伯斯是天才,毋庸置疑。他最著名的“副業”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皮克斯的數字動畫片《玩具總動員》改變了電影。

就算沒有觸控螢幕、互聯網或者快速傅立葉轉換法,賈伯斯仍然很有可能創造出什麼奇妙的東西。

但是,那不會是像iPhone這樣震撼世界的技術產品,更可能是什麼有意思的玩具,像胡迪或者巴斯光年那樣的。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責任編輯/蔡昀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