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來臨前的寧靜─曾經以為繁榮與蕭條不會再來:《世界經濟10000年》選摘(1)

2020-12-26 05:10

? 人氣

在前面幾章中,我們看到銀行總是面臨儲戶可能喪失信心的風險。為了抵銷這種風險,銀行必須以股權籌資來吸收任何短期損失。根據一項名為巴塞爾(Basel,以瑞士的城市命名)的全球協議,銀行必須持有的資本額在二〇〇七年以前是基於資產風險而定(存款是銀行的負債,貸款是銀行的資產)。然而在這場危機中,銀行累積的資本顯然不足。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的前五天,其官方公布的資本適足率幾乎是監管最低標準的三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塊特別的蛋糕上面有顆腐爛的櫻桃。一九三〇年代是零散儲戶陷入恐慌,開始要求領出他們的錢,從而引發銀行流動性不足的危機,但二〇〇八年倒閉的是兩大美國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與雷曼兄弟,而非零售銀行(retail banks)。他們在批發融資市場借貸,而其他銀行是他們最大的貸款人。一旦一家銀行被認定陷入困境,就沒有其他銀行想要放貸給它,因為擔心虧損可能破壞資產負債表。結果整個影響散播得非常快。

*作者菲利浦·科根,英國資深財經新聞記者,擁有多本經濟類著作。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世界經濟10000年:從石器時代到貿易戰爭,我們的經濟是如何成形?》(堡壘文化)

《世界經濟10000年:從石器時代到貿易戰爭,我們的經濟是如何成形?》書封。(堡壘文化提供)
《世界經濟10000年:從石器時代到貿易戰爭,我們的經濟是如何成形?》書封。(堡壘文化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