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常發牢騷才是長壽秘訣!日本精神科醫師的8個建議,想富足退休照著做就對了

2020-12-18 12:11

? 人氣

退休後的生活,要怎麼過才富足?(圖/取自photoAC)

退休後的生活,要怎麼過才富足?(圖/取自photoAC)

台灣再過5年、到了114年時,就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平均每5人中有1人是老人,鄰近國家日本的老化程度更趨明顯,平均每3人中有1人是老人,台灣恐步入日本後塵、面臨人口邁入老化的危機……;近幾年從日本紅到國內,反映社會高齡化現況的年度關鍵字「下流老人」,意指又窮又病又孤單的老人,聽起來既沉重又悲傷的負面詞彙,在高齡化與少子化現象愈趨顯著的台灣,你是不是也開始擔心自己會面臨「老後破產」並淪為「下流老人」?

先前在小花平台針對「下流老人」,已有深度專題報導:「面對變老的台灣你不可不知:不只是『下流老人』,還可能是『過勞老人』!」,仔細剖析未來你我可能要面對的社會現實是「政府養不起你、家人養不起你,等到退休後,你也養不起你自己,直至死前的最後一刻,你都必須出賣自己的體力才能活下去……」本文將帶領讀者從正面思考:如何做到最完善的規劃,讓自己在退休後即使沒有收入、無人奉養也不虞匱乏,搖身一變為「上流老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8建議從改變自己做起,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上流老人:不為金錢所困的75個老後生活提案》一書中,該書作者保坂隆、本身是精神科專科醫師並在大學擔任臨床教授,他從專業醫學的角度切入民眾日常生活,提供讀者在金錢、心態、健康及居家生活等多元面向具體可行的實踐方法。 

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退休後千萬不要因為寵溺孩子動輒給孫子大筆零用錢,除了避免慣壞孩子外,也是為了自己的退休金收入多一分著想。 

另一方面,保坂隆提醒,對於年齡要有自覺且凡事量力而為就好,像是借給他人或是向他人借來的東西,一定要有借有還,以免隨著年齡的增長、行動愈來愈不方便,東西就這樣愈拖愈久,很容易就被遺忘了;尤其年紀大了就要「服老」,體力消退或是記性不好都是正常的,不需勉強自己去做年輕時有體力、有時間會做的事情,只是徒然增加無形的壓力而已。 

說到如何當個「上流老人」、老後不為金錢所困?保坂隆認為,與其在老後只靠著少少的退休金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甚或疾病纏身、入不敷出,淪為社會最底層……,倒不如預先做好退休理財規劃,讓自己擁有不虞匱乏的經濟保障,做足萬全準備以迎接一個人的老後。 

保坂隆在書中並提醒,要做到上述這些,就得適時轉換個人思考模式並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以下整理由他提出建議:「從改變自己做起,成為更好的自己!」條列8個重點: 

重點1、對年齡有所自覺,凡事量力而為。
重點2、「有賺頭」的好事背後總是得不償失。
重點3、別被「退休後需要好幾千萬圓」這種話迷惑。
重點4、「我才不可能上當!」愈是這麼想愈容易被騙。
重點5、為了健康活到老,應該避免熟年離婚。
重點6、人生要按照自己的意思謝幕。
重點7、凡事不隱忍,大發牢騷才是健康的秘訣。
重點8、提供教育基金來取代小孩的零用錢。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