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仁台觀點:從中國近代歷史,看「潮平兩岸闊」時代的可能性

2020-12-20 07:00

? 人氣

第二個庚子60年期(1900-1960)

1900年到1960年間,中國發生重大的事情包括四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件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代表從帝國制轉變為民國制;二件是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統一,開創南京國民政府「黃金十年」時代;三件是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光復台灣,為聯合國五常任理事國之一;四件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成立,中華民國退守台澎金馬,中國分裂,南北分治。

第ㄧ件事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打破了中國自秦朝以後兩千多年的中央皇權統治,漢、滿、蒙、回、藏等五族共和,解決許多內部階級矛盾加內部民族矛盾。

中華民國成立後,首任大總統孫中山先生針對國家建設於1924年提出《建國大綱》,以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作為人民應有之「權」,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作為政府施政的「能」,權能區分,造成「萬能政府」,以實現三民主義。《建國大綱》並將建設國家的程序分為三個階段:軍政時期、訓政時期與憲政時期。

孫中山(圖/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孫中山提出《建國大綱》。(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第二件事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全國統一後,中華民國由軍政時期進入訓政時期,國府勵精圖治,推行新生活運動,大力建設,開啟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一段罕有的短暫盛世,被譽為「黃金十年」。尤其難得的是當時國府有中共江西成立「中華蘇威埃」政權內憂與日本侵佔東北外患。

1928年,國府公佈《中華民國權度標準方案》,使用度量衡制和國際標準接軌。當時中國針織、絲織、染織、印染、毛紡織等輕工業發展長足,產生了一批新興行業,如電器用具工業、電機工業、染料工業、酒精。

1931年至1936年間,中國工業成長率平均高達9.3%。雖有內憂外患,中國經濟還是得到長足發展,不計東北,全國工業增長率達8%以上,社會經濟呈現快速上升趨勢。1936年,中國工農業產值達近代以來最高水準,其他各項現代化制度也都粗具雛形。這時期中國電力業年平均增長9.4%;煤礦業為7%;水泥業為9.6%,鋼為40%。

1927年至1936年間,交通增8.4%至17.1%,工業增5.6%。但是,造就「黃金十年」,主要是靠機製麵粉業、紡織業、火柴業這三大行業以兩位數水準高速增長,而當時對國家強大更具重大作用的鋼鐵製造業、機械製造業等發展較慢。

實際上,當時中國處於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過渡階段,占中國當時GDP很大比重還是靠龐大農業人口進行農業和手工業,中國現代工業僅占GDP一成左右。
第三件事情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中華民國由訓時期進入憲政時期,於1947年公布《中華民國憲法》,開始實施憲政法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