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一14億蓋物流中心,背後新零售三部曲拆解:從O2O到OMO,為何實體門市仍是核心?

2020-12-16 08:30

? 人氣

釋放店員時間,更專心服務

一來,砸重本買自動化設備在於,宅配訂單不像門市叫貨,品項、數量、頻次都難以預測,更需要自動化揀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來,一舉將自行送貨的商品比率,從以往的2成提高到8成,減少讓各品項供應商自行送貨的比率,透過彈性調貨,減少門市等貨時間和庫存空間,讓門市可增加品項數、放更多元的商品供消費者體驗。

三來,過去只要各式供應商送貨到門市,不管店裡有無客人,門市人員都得優先點貨,「不知道是服務送貨司機還是客人,」蔡德忠說。如今,商品集中入倉至物流中心、再統一出貨給門市,門市人員可花更多精力服務顧客。

「我做的是零售,不是只有買賣,希望過程給你更大價值、不只有價格。」杏一董事長陳麗如說。

但蓋好了,挑戰才剛開始。「怎樣能運作得好?能把這些成本攤提掉,然後還能賺錢?這是最大挑戰。」蔡德忠說,剛開始試運行,機器、人、軟體沒有搭配好,速度還比原本慢,從7月一路調教到現在,終於順利運作。(延伸閱讀:在最難翻身的市場再起!小米重返手機三哥關鍵:轉進印度製造、開實體店,創15個財報新高

但這中間仍有不小挑戰。一名連鎖藥局業者觀察,實體店面跨足做電商的挑戰在於,保健食品、護具等常見商品,在momo、PChome上也找得到,勢必得和幾大電商比價競爭。

正因如此,杏一也想辦法凸顯自己的數據和實體門市優勢。例如,透過數據做到提前部署,在顧客快用完耗品時發折價券、導流到門市。他們也想辦法讓門市更有價值,透過自建物流中心,讓門市人員把重點放在服務顧客,門市空間也能展示更多商品。

對實體通路業者來說,面對線上電商的誘惑,還是要回頭思考,自己的獨特價值是什麼,才能找到對的工具。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撰文/張庭瑜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