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金融業「去家族化」,顧立雄起手式就錯了!

2017-09-09 07:30

? 人氣

金融業要「去家族化」?顧立雄起手式就錯了!。(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金融業要「去家族化」?顧立雄起手式就錯了!。(資料照片,陳明仁攝)

即將接任金管會主委的顧立雄說,上任後要推動金融業「去家族化」─這位被外界視為金融門外漢的主委,「起手式」就有問題。金管會或是政府,真正該用心督促企業作好的是公司治理、金融監理,而不是「去家族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家族化」企業其實有許多不同定義與層級,有指家族經營、家族控制、家族支配、家族治理,或是以不同股權比例定義,更有單一家族或2個以上家族控制、或是代際傳承等而不同。但一般人觀念中的家族企業,指的就是股權與經營權都由家族掌握的企業。

大部份企業的成立開辦,一定有少數一、二人主導、出資、負責經營,在成長過程中股權與經營權可能不斷變動;如果成長到可掛牌上市,需要公開募資、分散股權,但還是會有一個主導性的個人或家族。家族企業幾乎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過程。

幾年前《富比世》雜誌曾作過研究統計,家族企業占全球企業的75%,占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的6成。國外學者研究標準普爾500大企業,及西歐的企業,也發現大概有3分之1左右是家族企業。一項針對全球27個主要國家的大型上市公司的研究更顯示,有近七成存在著「控制股東」(指有控制權的大股東掌握公司),且控制股東多以家族為主。以國內而言,過去對上市櫃企業的研究也顯示,家族企業的比重高達65%左右。

顯然在談「去家族化」之前,要先認清一個事實:家族企業其實是主流,而且不僅在台灣,不單是東方社會,歐美的家族企業占比亦高。

許多人對家族企業的觀感,是認為家族掌控企業會唯利是圖、只顧家族利益、為私利而侵犯小股東權益,甚至與「裙帶資本主義」作連結。不過,裙帶資本主義的問題與其所指稱的不是企業家族化,而是「官商勾結」的問題。

在實證研究上,雖然對家族企業的經營績效正反都有,但反倒是研究結果認為家族企業的經營積極較佳的較多。曾有學者以美國150家上市的家族企業作為研究範本,得到的結論是:家族持股比例越高者經營積極越佳;原因無它,自利動機;國內的研究也顯示,家族持股越高,因溝通成本低,公司價值反而越高。

這個結果其實是合乎人性;一個家族對一家企業的持股如居多數,顯然其家族利益與公司利益的關聯度高,公司利益其實就是家族利益,在考慮到犯罪出事後的後果與成本,顯然其較無上下其手A公司的動機。反倒是家族低持股,只持有個位數的股權,卻掌握整家公司,則更有A公司以獲取家族利益的動機與誘因。許多給投資人的「教戰手則」報導投資人如何先看出「地雷股」,其中一項重點就是:據控制權的大股東持股持續降低(拋售股票)。

因此,顧立雄把自己接金管會主委的目標定位在「去家族化」,其外行與無知是讓人訝異。

而且,更該問的是:顧立雄有那個法令支持、要用什麼方法,讓金融業「去家族化」?如果是指一般人理解的減少家族持股、退出經營權等的「去家族化」,只要金融家族持股夠多,甚至持股不到10%卻能得到其它股東支持(不論是外資股東的支持或收購委託書得到的支持),因而掌握經營權,金管會憑什麼要人交出經營權?這種要求,顯然違反也超越了公司法、金控法吧?至於要家族賣股降低持股,那就更不必談,有那個法源依據?

而如果「去家族化」指的是嚴格監督家族成員的貸放、交易,這其實就是作好金融監理─不要說家族相關成員,非家族成員的貸款交易同樣也要遵守一定的程序與要求,當年那些震驚社會的金融案件,不論是冒貸、高估抵押品等把銀行資金抽走者,大部份就是找人頭或其它關係為之,而非家族成員。這些全部是金融監理的範籌,與去不去家族化關係不大。

而如果是指對經營者及其主要專業經理人的資格要求,同時避免那種「無職務卻幕後操縱公司」的情況,那牽涉到的是公司治理的問題,就如某些上市公司由市場派入主後,實質決策者躲在幕後不願負責任一樣,這種公司的公司治理必差、易衍生弊病,必須有所矯正監督。但這就是強化公司治理,與去家族化無關。

至於產金分離問題,其實牽涉的層面更廣又深,先進國家有各種不同的型態─例如德國與日本就不時興產金分離,德國銀行可投資非金融產業,不僅可行使股東權利,甚至可介入經營;日本金融機構亦可跨業投資經營。反倒是美國對金融機構從事非金融業投資有較嚴格的規範,但也非全然禁止。台灣是否要走「產金分離」可再討論斟酌,甚至即使真要搞產金分離,也要有清楚明確的法令規範才行,金管會豈能憑一己好惡、主觀認定搞產金分離?

甚至近來頻頻被當成要「去家族化」、「推產金分離」的典型案例永豐案,真正深究可發現,其實問題就出在公司治理與金融監理兩作事。顧立雄的「去家族化」之說,在一個民粹社會是可贏得陣陣掌聲,但專業看,這個起手式就錯了,顯然對企業、金融業都陌生得可以。

人家說高手「一出手就知有無」;顧立雄出手了,而且在其尚未就任、對金融事務尚缺乏了解下就急著出手;但其說法對金融業問題的認知是錯誤,更無工具可推動,總不成拿出不當黨產委員會那套威脅恐嚇來推吧?金融業恐難有寧日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