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昭儀觀點:當前國文課程的難題 不關乎文言、白話的比例

2017-09-08 07:10

? 人氣

再有,李家同教授投書表示,「成語」富涵中國文化,因此文言文教學不可少。教授認為減少文言文教學,學生將無從認識文言文中最為精華的「成語」,傳統文化學術也將於焉不傳。成語,是傳統文化中堆壘在語言文字中最底層、最細小的沙礫;常用成語,已熟化為現代白話文的基礎詞彙,使用者渾然不察。如「槁木死灰」「如喪考妣」「東施效顰」⋯⋯⋯,這些成語,今人多應用無誤。所以,只要多閱讀,認識的成語就越多,至於它的出處,就不需要追源教學!更不需要背誦!中文成語,浩如繁星,如何運用妥適?如何增益文章的深度與美感?必得經過長時間的養成,不是二、三十篇的文言文所得勝任。「要喝牛奶,家裡就養一頭牛?」成語,是語言文字中的活化石,真的不必刻意教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誰是經典?是誰的經典?人人自謂握靈山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長期以來,學術界討論此議題眾聲喧嘩、攻克不讓!單單哪一篇文言文可以列入教材?就議論紛擾。再來是哪種白話文可以列入教材?學者也劃起地盤。「有關地理的,納入地理科;有關歷史的,納入歷史科」、「日治時期、遷台前、五0年代、六0年代、七0年代、⋯⋯」、「短篇小說、新詩、劇本、⋯⋯」。坦白說,課審委員所編訂出來的教材,絶對是順了姑意、拂了嫂意,無法信孚眾望,學生的學習終將是受害者,被迫過度「偏食」。

20170621-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上午接受電台專訪。(蘇仲泓攝)
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認為文言文教學不可少 。(蘇仲泓攝)

然而七十年來,國文教科書的教材編撰方式如一日。以高中國文課本為例,三年下來,只有百篇獲得入選,僧多粥少下,豈可能不滋生「搶地盤」亂象?此舊式書塾教學,實在和科技爆發的現代極端格格不入,這也是為何一般民眾對學習國文視作浪費時間、沒有效率的原因。

「整合教學」,將相近議題的文章組織成一單元,將限量式閲讀擴大為討論式閲讀,那麼,國文科教材爭選之戰就不再是皇帝選后的殊死鬥(歷朝出選的皇后通常不是最美色德慧的那一個啊!)。國文課本不再是薄薄一冊,部分學生也不再能以單篇影印來應付上課。國文科教學變得多元而豐富、紮實而且貼近人生課題。任課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提㸃關鍵字句、擷取精義,取代全文翻譯、誦唸作品來應付從事。文言、白話的比例不再是焦點,學者專家的經典之爭終於可以轉向成學習者主動的多元觀㸃。聯考試題不再有必列選文,端以語文能力為指標,至於記憶型題目就留給孤狗為我們解答。搜索枯腸、文思匱乏,擠不出言之有物的文字,將會獲得改善。國文課本分編成兩大冊,文言文必編入全文翻譯,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如此,誰還會視國文教學為無物?!誰還會認為國文老師是一群冬烘、不能與時俱進的老學究?!

國文教學改革已刻不容緩,所有的本位主義者,若不放下成見、舊習,國文教學將持續深陷死胡同,引不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不知道為何要學?更不知道所學為何物?惟獨分數漂亮是衷心。至於串文寫作這件事,反正一生中就註定遭雷劈兩次(高中、大學聯考),就慷慨赴義吧!脖子一伸,不也從此脫胎超生,再無閲讀、寫作之干擾!這是國家語文教育的最大悲哀!人人視國文為寇讎!視閲讀如邪曲!提筆更勝千斤鼎!

*作者為弘光科大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