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民國剪影─從劉昉戎馬生涯探索民國史真相《從1904年到西安事變》

2020-12-13 07:00

? 人氣

廣西在白崇禧主政之下,除正規軍外,也編練民團,全民皆兵。蔣介石對廣西實施經濟封鎖,並企圖將李、白兩人調離廣西,廣西文武將校群情激憤,寧為玉碎都要跟蔣「幹到底」,這點跟粵軍被分化收買有很大不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這時傳出在陝甘邊區剿匪的張學良和楊虎城,與中共秘密達成停戰協議,蔣介石急於調兵北上剿共,蔣桂雙方經過反覆博弈,最終達成和平協議:南京國民政府正式任命李、白為廣西綏靖正、副主任,蔣必須準備抗日,桂方將全力協助。之後,白崇禧再同意以軍委會常務委員名義出洋考察。自此,廣西與中央自1929年以來的對立局面,終告和平落幕。

此期間,劉昉於1935年12月自陸大修業期滿後,升任第四集團軍炮兵指揮部上校副指揮官。1937年3月調任廣西綏靖公署第3獨立團上校團長,之後升任教導總隊少將總隊長。

張少帥西安兵諫,蔣介石華清池驚魂

各蘇區的三十萬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於1936年10月抵達陝北時,只剩下殘兵敗將約三萬人,被國民黨以十倍的兵力包圍。當蔣介石即將大功告成之際,突發的西安事變打斷了他的計畫,也為已奄奄一息的中國共產黨提供了生機。

少帥張學良這年36歲,蔣介石命他帶領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在陝西、甘肅剿共,他的東北軍部屬家鄉被日本佔領,只願意抗日不願意打內戰,在第一次和紅軍作戰慘敗後,張學良開始懷疑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並跟周恩來有秘密接觸。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前往西安,準備對紅軍做最後一擊。強大的中央軍從四面八方向西北地區集結,但一如既往只安排在地方軍(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後方。張學良和楊虎城此時面臨兩難的抉擇:服從還是反叛?再沒有猶豫不決的時間了。楊建議「劫持」蔣介石,強迫他放棄內戰。少帥初則震驚,隨即表示同意,「兵諫」計劃就這樣倉促達成,於1936年12月12日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將蔣介石扣留於驪山下的華清池行館,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張學良晚年說,歷史如果走回頭路的話,西安事變他還是要發動的。張學良說,蔣先生讓雜牌軍「剿共」的目的是在「一斧兩砍」。事情明擺著,誰都明白,這不是讓我們去「剿共」,是要讓共軍消滅我們;李宗仁在回憶錄中也說,蔣介石在圍剿江西紅軍時,中央軍始終沒在西路布置堅強主力圍堵或追擊,只在湖南境內緩緩跟隨,目的是要迫紅軍西竄入廣西境內,擺明著是要借刀殺人。

在過去我們所讀的歷史中,「時代的舵手,民族的救星」是永遠不會犯錯的。張學良於90歲重獲自由後,請旅美歷史學者唐德剛幫他寫回憶錄。據唐德剛說,張所以找上他,是因為張曾經看過他根據李宗仁口述所撰的《李宗仁回憶錄》,張翹起大拇指說這本書實在寫得太好了。張學良跟唐德剛說,他未見過李宗仁,但是他和「蔣」太熟了,唐筆下所寫,李宗仁所說的「蔣」,就是百分之百的「蔣」,因為「蔣」正是這樣的人。

李宗仁戎裝照(取自維基百科)
張學良跟唐德剛說,他未見過李宗仁(見圖),但是他和「蔣」太熟了,唐筆下所寫,李宗仁所說的「蔣」,就是百分之百的「蔣」,因為「蔣」正是這樣的人。(取自維基百科)

《張學良口述歷史》後來是一部未完成的回憶錄,唐德剛說要幫這些民國史上的風雲人物寫回憶錄,得有超人的耐性。唐德剛發現,張學良比李宗仁還要難纏得多。因為他自以為是的個性,比李宗仁還要堅強十倍呢。

我看過這本後來根據張學良口述錄音整理出來的書稿,發現90歲的張少帥雖然被幽禁了54年,但還是當年那位公子哥兒。張隨興而談,隨意而至,口無遮攔,喜歡講情色笑話,裡面吹噓自己風流豔史的內容很多。有趣的是張學良一到美國,就迫不急待的跑去紐約找貝聿銘的繼母-70歲的貝夫人,當年他沒追到手的蔣四小姐。在貝夫人家住了三個月,常常公開地說什麼「趙四可敬,蔣四可愛」,直到趙四小姐受不了,去紐約把他抓回去。

就是這位熱情任性的張少帥,左右了蔣介石一生功業的成敗,不管是1928年東三省易幟、1930年入關挺蔣,或是1936年的西安事變,都徹底改變了中國和影響全世界,其是非功過,恐怕再過千年也爭辯不清。

*作者為新北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長,台大土木工程博士,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台大EMBA商學研究所碩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