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仁觀點:科技在催未來快來,文化在求歷史慢走

2020-12-04 06:30

? 人氣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的「獨眼小僧」電車。(照片提供: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

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的「獨眼小僧」電車。(照片提供: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

科技在催未來快來,文化在求歷史慢走。」這句話是余光中老師生前的經典文句,之所以這樣寫,老師自有一番道理。他說:「因為科技是忙出來的,可是文化卻是閒出來的。當然這個『閒』並非無所用心,懶惰度日;閒是一種沒有壓力的心情下,讓靈感能夠得到啓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0年,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生活被科技影響的層面既廣且深,加上COVID-19疫情肆虐的勁道似乎沒有盡頭,科技所帶來的便利及效益也更加明顯,同時也造就了許多產業的浮與沉。知名的品牌調查機構Interbrand在十月間發表了2020年全球最有價值品牌報告,報告中指出,這份榜單是依照品牌的「財務成績」、「在決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市場競爭力」等三項指標進行評估,且受評機構必須有30%以上的營收來自本土以外的市場。綜觀今年的調查報告可以發現,縱使受到疫情衝擊,名列最有價值品牌報告排行榜的百大企業,總品牌價值依舊成長了9%,超過2兆美元;當中也可以發現,科技巨頭的主導地位更形穩固,在前十名中Apple、Amazon、Microsoft、Google及Samsung仍穩居前五名,也是自不待言。

這次的排名中,數位串流(over the top, OTT)平台以及支付服務的成長尤為顯著,例如Netflix今年成長超過40%,因此名次上升了24名位列第41,而Spotify也有五成以上的亮眼成績,排名也上升了22名,到達第70名。此外,熟悉的支付服務PayPal、Visa及Mastercard的名次也都齊步上揚。相對地,快時尚產業的Zara及H&M的排名卻紛紛下滑,也和其市場增長率表現不佳明顯相關,Interbrand表示是因為疫情導致店面不斷關閉(Zara曾在6月宣佈全球將關閉1,200家實體店,而H&M也預計在2021年關閉250家門市)所致。在疫情持續升溫的現實中,能提供「零接觸」的「好服務」,就是趨勢的掌握者。科技,正在催促著未來快來!(延伸閱讀:因應金融科技創新浪潮,你準備好了嗎?)

換一個場景,我們來看看平溪線。平溪線是在1921年7月由臺灣鐵路管理局開通營運的傳統鐵路支線,最初是為了運輸自沿線礦坑開採的煤礦所興建,明年即將邁入100週年。平溪線是台鐵六條客運支線之一,其他支線包含內灣線、六家線、集集線、深澳線及沙崙線,也是目前還在營運的支線中歷史最悠久的支線。走一趟平溪線,除了可以體驗火車懷舊的氛圍,沿途的河谷景觀、壺穴、瀑布等盡入眼簾,三貂嶺瀑布群、十分瀑布、眼鏡洞、平溪老街、孝子山、平溪三尖及菁桐老街等也都是不能錯過的重要景點。夜幕低垂時,看著遠處緩緩升起的天燈,似乎乘載著眾人心中的祝福與願望,飄向空中,也讓這個「祈福小鎮」的底蘊,透露著寧靜與堅強。

平溪天燈。(照片提供: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
平溪天燈。(照片提供: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

此外,為了妥善保存煤礦業的發展點滴,猴硐煤礦博物館園區以及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都盡心竭力地保存採礦生態風貌以及歷史文物,也引發日本相關人士的重視,甚至締結博物館的友好協議。猶記得乘坐著造型獨特且只有一扇窗戶的「獨眼小僧」電車,迎著晚風徐行在軌道上,身旁螢火蟲環繞忽明忽暗,令人期待軌道沒有盡頭,景緻不會結束。這樣的歷史現場再造,在無形中幫我們找回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與美好,原來,文化在求歷史慢走。

文化部近年來推動「再造歷史現場計畫」,相信也是秉持這樣的遠見與堅持。這項計畫遍及花蓮縣(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社溯源)、屏東縣(牡丹社事件再造歷史現場)、宜蘭縣(蘭陽地區二戰軍事遺構群、中興紙廠等)以及新北市(八里坌千年河口文化、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等,成果豐碩。在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歷史場域重現計畫中,著眼於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的場所精神,除了規劃古戰場紀念碑及重要清法戰爭遺址重現外,並用科技手法串連其歷史脈絡,整修淡水具歷史代表性的洋式及日式建築,復舊淡水歷史多元文化的場域,值得肯定。此外,也建構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相關點位,搭配文化路徑概念,規劃了相關場域的導視系統,並藉由科技互動方式,深入介紹各區域背景故事,讓民眾可以透過手機或行動電腦等裝置,進一步認識淡水豐富的歷史意涵

科技與文化並不相悖,未來學家Daniel Pink在《A Whole New Mind Moving from the Information Age to the Conceptual Age》一書中提到,二十一世紀需要的人才是「感性人才」,在我的詮釋就是能夠產生「同理/共感」的人才,而要達到真正的同理或共感,需要的是融合性的智慧,也就是左右腦並用以及跨領域的思維與知能。科技並不可怕,縱使馳騁的速度快若光電,但仍需要人文思想的挹注,才能讓人類的歷史光芒萬丈;文化並不落伍,只要善用科技的力量,不僅可以保存珍貴的文化記憶,更能從中發掘真正的文化創意,啟動文化認同的需求以及實踐。(延伸閱讀:金融科技創新顛覆生活,業界面臨哪些機會與挑戰?

科技在催未來快來,文化卻在求歷史慢走。」嗯,願你我走得穩健,行得自在。

*作者為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行政法人國家電影與視聽文化中心監事,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諮詢委員,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管理會委員,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諮詢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