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幸觀點:區域經濟合作的台灣孤兒如何自處?

2020-12-04 06:50

? 人氣

中國與協諸國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AP)

中國與協諸國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署(AP)

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在中國領導之下,歷經八年的談判,終於有十五國簽訂,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會員國相互之間得以享有比世貿組織 (WTO) 之下更為優惠的待遇, 而不受最惠國待遇要求的拘束。台灣不幸落單,談都沒得談,更不必說加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RCEP對台灣的衝擊

台灣落單有什麽後果呢?官方的說法是:問題不大。即使不加入,也可另想辦法。

民間比較樂觀的看法是:

1. 由於 IT等產品本來在WTO 架構下已是零或低關稅, 所以幾乎沒有影響。至於石化,機械等雖有影響,由於台商或留在大陸, 或早在RCEP 會員國佈局,所以近期內影響不大。但長遠來看,對台灣的競爭力會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比較憂心的評估是:

2.  台綜院的吳福成教授曾經預估:在總體經濟的影響方面,RCEP 對台灣的實質 GDP 成長 率為-0.76,遠比 TPP12 國的-0.14、中日韓 FTA 的-0.44 來得嚴重。而在產業的影 響方面,RCEP 對台灣出口產業衝擊最大的前三位依序是:1.化學、橡膠及塑膠 製品;2.機械設備;3.紡織。

除關稅之外,RCEP 還有通關優惠,智慧產權等的規定。

甩鍋「一國兩制」

何以弄得無法加入?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強調,台灣原本就想要積極加入RCEP,但RCEP由中國大陸主導,若要求台灣比照香港「一國兩制」模式加入,「台灣不可能以不平等方式加入。」王美花部長也說:加入RCEP就必須接受「一國兩制」,為國人所不許。民間可能的反應也許說的有部分的實情。但是,有這種錯誤的想法,是政府故意誤導,所以上下既不知何謂一國兩制,更用來掩飾明知行不通的荒唐策略。

解決方法

既然行不通,如何補救?一般的說法是:

1.努力研發,提高產品質量及競爭力。這是白說,等於沒說。任何企業都知道要不斷提升產品的競爭力,這和能不能加入RCEP 毫無直接關係。好像以前有位台獨大師, 當人家問到如何實現台獨。他的妙方是:各就各位,好好努力?

2.轉移陣地。我們同情,也希望企業能以轉戰的方式生存。但是,這種說法延續經濟分析只重生產, 不重分配問題的謬誤。過去有些經濟學家分析日本殖民臺灣時期日本與台灣的經濟關係,以數據證明日本的殖民政策事實上是成本遠大於從台灣得到的利益。事實上馬克思早就嘲笑這種只看所得不見分配的分析。他指出:英國統治印度的支出固然遠大於從印度獲取的利益,但這不代表英國的大方慷慨,援助印度脫貧。要看到這些利益(即使不及成本)絕大部分落入英國資產統治階級的荷包。美國許多企業在國外投資(例如愛爾蘭),一分錢的利潤都沒回流美國。也就是美國大眾沒有從產業外移受益,因此, 除了國內就業機會減少, 或全國國民所得減低之外,反正產業必須外移生存,對大眾是不相干的問題。

準此,早已存在的台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及經濟活動對臺灣本地真正的,包括分配的總體效益究竟落入誰手,應予具體分析。在從政府及全民提供某些優惠稅率及其他補貼 (例如政府對科研投資) 支持下的科技及企業 ,究竟實際上對做為「出口國」台灣的本地經濟實益 (除了政治獻金) 嘉惠多少,是必須同時考慮的重點。島內企業的外移, 改變不了台灣企業空洞化的危機。

2020年11月25日,候任總統拜登在特拉瓦州威明頓市的皇后劇院發表演說。(美聯社)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有意重啓CPTPP協定談判,但台灣能否加入,中國仍然是繞不開的因素。(美聯社)

3.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從種種跡象看來,美國的拜登新政府可能有意重新拾起被川普打消的協定談判。拜登認為不能放任中國主導亞太的貿易游戲規則。果然如此,在競爭與合作的思維下,協定不能沒有中國。而中國也早已表示興趣。所以,台灣面對的問題仍然是中國對台灣入會的態度。這次不是WTO入會。美國比較需要中國。如果美國和中國達不到台灣入會的共識,美國很可能捨台而遷就中國的立場。當然, 美國可以放棄協定,也可以不要中國而蠻幹。但後者的可能性不高。因為除了台灣敢做馬前卒, 美國也了解:沒有其他亞洲國家會願意聯美抗中。就像李顯龍在2020年彭博創新經濟論壇(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開幕致辭上指出說:「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並明言新加坡會拒絕任何以冷戰形式,尋求令各國陷入分裂的嘗試。

或許,美國高美國的CPTPP。而就像沈榮津的希望,美台簽個沒有實質意義的雙邊貿易協定安慰臺灣收場。只是,台灣還是進不了區域協定。

「一國無治」和「一國不治」

問題的根本在於幻想法理台獨的所謂有或堅持「主權獨立」的中華民國在台灣。但是,除了脫離實際的抽象觀念之外,這世界上沒有一種想像中的所謂「主權獨立」的政治體。簽訂夥伴經濟協定本身就是對抽象(事實不存在)的主權觀念 的限制。國際關係上,中國必須妥協,美國也必須讓步。歐洲國家把所謂「主權」渡讓出來,結盟成為一個共同體。難道唯獨中華民國在台灣可以 (或嚮往)獨來獨往,享有事實上從來不存在的「獨立, 絕對,排他,最高」,想像中的抽象「主權」?更奇怪的是:中國對台灣的任何要求叫做對主權的「打壓」;美國或其他國家的條件叫做「交換」;川普政府強迫台人吃萊豬叫做促進「經貿互信」。

最基本的矛盾在台灣沒有好好處理及面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所謂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無法以對抗中國國家基本利益的形式追求。而從對抗到釋嫌的取向只在一念之間。沒有人應該以為兩岸和平共處的努力中,雙方的關係如何安排是容易的題目。台灣應該有什麽樣的所謂國際空間 (雙邊協定;區域協定;WHO; WHA; 聯合國等)   更是棘手的問題。只是,唯有通過有實質意義的兩岸對談,才有落實國際空間的可能。

尤其是,在像兩岸實力不對稱如何共處的努力中,不是沒有成例可以參照。芬蘭的阿蘭島以區區27000人口,卻享有從國聯等,源自1920年的條約保護,不僅有權參加北歐會議 (Nordic Council), 也作為歐盟區域委員會的成員,而且享有芬蘭對外締約時的咨詢和否決權。伊拉克庫德族在復雜的情勢環繞之下,放棄獨立的幻想,轉而與伊拉克的阿拉伯多數形成「邦中有國」或「國中有邦」(Federacy) 的關係。對外也有某種程度的外交權,在多國設立庫族的辦事處。歷史上多個蘇維埃聯邦成員同時是聯合國成員。而東西德,南北韓同時為聯合國會員的成例, 更是耳熟能詳。最后,你真以為「主權獨立」的「中華民國在台灣」是當今WTO的一員嗎? 停止幻覺,面對現實,是政治人物起碼的品德,更是國民對政府正當的要求!

打腫臉充胖子,自欺欺人,處處碰壁, 「做」衰台灣,卻自以為中華民國在台灣就是「主權獨立」。RCEP這麽一個小小的夥伴協議就充分顯示:想以中華民國在台灣在國際舞台上伸展手腳,是幾乎無解的「一國無治」。考慮到台灣及台海的其他的因素,「一國兩制」或與其他類似的兩岸和平共處的思維和安排,不僅不是官員胡說八道的台灣國際空間難於開展的原因,反而是避免中華民國在台灣那種「一國」「不治」的解藥。

*作者是律師/教授。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