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媒體的顏色VS.民主的退化

2020-12-06 06:30

? 人氣

如下圖所示,近年國內民眾的政治立場逐漸演變成辣台派獨大,選擇這個市場區隔而成為綠媒自然是合理的抉擇,但因為前有「三民自」,搶進的新綠媒未必可以獲利。另一方面,友中派的陣營日漸縮小,而且前有「天時聯」,新的藍媒更是步履維艱。但無論如何,創辦人會基於自己的政治理念、創辦動機、市場競爭、與資金狀況等因素,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市場區隔而成為目標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獨立媒體的區隔與定位。資料來源:作者。
獨立媒體的區隔與定位。資料來源:作者。

正如同馬英九想要成為「全民總統」卻被罵到臭頭,選擇沒有政治立場、想要藍綠通吃的媒體,未必能夠成為市場贏家。原因很簡單,綠營覺得你不夠綠,還經常為中共代言,藍營覺得你不夠藍,還經常為獨派幫腔,兩面不討好。至於那些自稱中立的民眾,當中有不少其實政治立場明確,只是不願透露。區隔與定位能夠收效的主因,用簡單的人性來說就是:我花時間甚至金錢來看來聽新聞與評論,幹嘛自找罪受去看去聽討厭的東西?

當然,有些媒體或新聞平台跳出上圖的窠臼。例如,雅虎新聞沒有顏色,三民自收其二(原本兼收自由時報,不知何故拆夥),天時聯也收錄其二,堪稱政治中立的代表之一……只不過因為其民調顯示讀者似乎以北部地區居多,因此被不少網友視為藍媒。換言之,嘗試這個路線的媒體通常還是會被貼上標籤,只不過相對而言民眾並沒有高度的共識。

媒體染色的利弊

媒體染色必然會帶來無法客觀平衡報導的問題。最常見的是配合目標市場閱聽眾的好惡來選擇性報導,基本抉擇是儘量說目標閱聽眾愛聽的話,也就是「報喜不報憂」。其次則是扭曲性報導,在標題和內容上加以斟酌,藉以取悅或避免觸犯目標閱聽眾,有時候甚至刻意誇大來達成目的。幾年前林義雄怒罵記者的事件,就是因為編輯下標題時強加扭曲,根本不符合那篇報導的實際內容。

台灣的現狀就是如此。許多較不重要的事件被媒體根據政治立場而排除,而對於相同的事件,藍媒和綠媒經常出現不同的報導重點與解讀方向,於是對於事實真相和因應對策變成各說各話,衝突隨之而起。但這並不表示台灣的媒體應該只有一種聲音……如果真的主張只需要一種聲音,那麼各媒體的政經路線記者都可以裁撤,以中央社發文、各機關的記者會和新聞稿為準,大家玩「複製貼上」的遊戲就行了!台灣媒體的獨立性將成為國際笑話!

據學界調查,台灣是個高度集體主義的社會,遠高於以集體主義聞名全球的日本(不是因為神風特攻隊衍生的印象,而是對日本民眾的調查結果)。因此,台灣人不習慣聽到爭議見到衝突,但這種傾向會產生「誰大聲誰有理」的後果,異議者基於群體盲思、沉默螺旋、和多數無知等心理機制,壓抑自己的意見而成為順從的羔羊。這也是掌權者通常都會偏愛只有一種聲音的原因,媒體開放前的台灣就是如此,操縱民意堪稱輕而易舉。

相反的,讓媒體多元化,讓民眾可以接觸不同的事實面向與解讀結果,至少可以讓部分帶有政治色彩的民眾稍作省思,探索自己的認識和觀點是否確定無誤,從而讓不同立場的民眾獲得交流溝通的可能性。當然,這點無法一概而論,許多民眾打死都不會承認自己的看法或主張有問題,因為那樣太丟臉了,而面子的重要性舉世皆然,尤其是在同輩或晚輩前面!

更重要的是,媒體多元化讓報導與言論不致於變成「一言堂」,從而避免民眾全面性的受到統治階層操控。掌權者或許可以收編某些顏色的媒體,藉以對部分民眾洗腦,但只要不是動用國家機器脅迫,就至少會有一部分媒體扮演監督制衡的角色,從而讓部分民眾獲知真相,進而成為可以用選票實際制衡掌權者的力量。這也是確保民主制度存續,不致於退化成為法西斯式假民主的關鍵,但很遺憾的是台灣似乎正走在這條民主退化的道路上。

媒體染色的利弊可以寫成一篇「萬言書」,我不想多做討論,只根據代理關係提示媒體多元性對民主國家的重要性,如下圖(各國的公司治理規範基本上也是根據代理關係推演而得),作為本文的總結。

媒體多元性對民主國家的重要性。資料來源:作者。
媒體多元性對民主國家的重要性。資料來源:作者。

*作者為退休大學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