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男觀點:「不統不獨不武」的失敗和國民黨現實的弊與利

2017-09-05 07:00

? 人氣

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典禮,黨主席吳敦義致詞後和與會代表們合唱明天會更好等曲。(陳明仁攝)

中國國民黨第20屆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閉會典禮,黨主席吳敦義致詞後和與會代表們合唱明天會更好等曲。(陳明仁攝)

世大運的成功舉辦、前瞻的強行通過,台灣當前最「熱鬧」的兩件事都結束了。後續的2018選舉大戲將要上演。隨著持續被大權在握的民進黨的進一步追殺,整體環境下,國民黨的日子越來越難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今的國民黨遭遇如此狼狽不堪的境況,已經很難簡單的用一句兩句來概括解釋了。縱然國民黨在歷史上做錯了很多事情,但是帶領台灣經歷千辛萬苦,把台灣從一窮二白建設成為中等的發達社會的也是國民黨,這是了不起的功勞。

即使民主化後最糟糕的結果,也應該出現對國民黨功過相抵的評價和局面,而不是這種處處挨打,沒有絲毫據理力爭的章法和著力點的局面。

是當前國民黨的戰鬥力太弱,還是太老實、太笨?或者是民進黨太「狡猾」太會算計?亦或是對岸強大到讓國民黨失去「競爭」的信心? 這幾種解析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或許都不是最正確的答案。

真正讓國民黨衰落至此的核心原因,是李登輝執政以及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國民黨徹底失去了自己的戰略高度和戰略方向。同時在野後的國民黨無法完全適應自己地位的改變,不僅僅放棄了戰略的堅持,反而逐步滑向了自我否定和自我定位偏差的境地。

當國民黨在戰略上喪失制高點後,國民黨的發展就從此沒有了方向性。同時戰略上的模糊和放棄,使得國民黨只能和民進黨進行廉價的政治打鬧,而無法進行戰略對比和應對。所以無論國民黨在戰術上運用何種手段,最終都只會陷入捨本逐末、南轅北轍的空耗之中。國民黨讓自己陷入越來越被動和式微的境地之中而無法自拔!

同樣的事情民進黨做就OK,國民黨做就不行。這不是人民挑剔,而是國民黨自身戰略錯誤的根本後果。因為人民不知道國民黨所作所為到底是為了什麼?其目的何在!國民黨難道就是為了反對民進黨嗎?反對之後呢,國民黨能夠帶領人民到哪裡?既然你給不了我出路,我為何還要跟隨你、支持你?

這裡就需要對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進行徹底的檢討了。       

「不統不獨不武」政策最大的戰略錯誤是把現況當做了方向。「不統不獨不武」只是台灣的現狀,終究不是台灣的發展方向。流水不腐,偏偏這種死水微瀾般的政策,貌似安全,實則是溫水煮青蛙。

20170830-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上任後首次主持中常會,左為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右是副主席郝龍斌。(陳  明仁攝)
20170830-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上任後首次主持中常會,左為副主席兼秘書長曾永權,右是副主席郝龍斌。(陳 明仁攝)

「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儘管保持了兩岸暫時的和平,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這種政策毫無動態和發展的觀念。該政策既規避了大陸強勁發展的現況也看不到台獨的膨脹的現實。這種「維持」出來的和平本身就是一種一廂情願的自我麻醉和想像。大陸的國力日盛,「不統」的政策長遠來看一定會被大陸抵制,民進黨的快速壯大,需要利用「台獨」奪權,所以一定會全力反對「不獨」政策。

同時,北京應對台獨的手段很多,戰爭本來就不是北京追求統一的第一選項,而民進黨通過政治綁架台灣也做到了讓北京短時間不會「武統」台灣。所以「不武」這個選項對國民黨來說也沒有了任何意義。

在統的方面,目前北京佔據主導權,在獨的方面,目前民進黨說了算。而對岸和民進黨又都不願意打仗,所以「不統不獨不武」的政策,就完全成為了失效的政策。這樣的政策不但沒有讓國民黨持續壯大,反而讓國民黨故步自封,後果更像是自掘墳墓,國民黨完全喪失了在兩岸問題上的話語權。

到頭來,「不統不獨不武」成為了完全不符合兩岸變化趨勢的口號。淪為成了一句空話、虛話。

近二十年來,台灣的蹉跎根源是發展方向的模糊和消失。因為沒有方向和共識,就不可能有前進和發展。長期的社會停滯所帶來的壓抑感,讓越來越多的台灣百姓有了「寧可走錯,不可不走」的心理。明知民進黨的台獨之路沒有未來,但是國民黨同樣沒有指出一條可走的道路。

面臨變幻的世界和兩岸局勢,台灣不進則退,在方向選擇上非左即右。既然國民黨無法指出道路,就只好走民進黨的那條路了。

所以說,不是台灣人放棄了國民黨,而是國民黨喪失了感召台灣人的理念。在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丟掉了建黨的理想和戰略的高度。如今,台灣百姓對國民黨的支持,既源於對民進黨台獨道路的懷疑,更多的是源於國民黨曾經的貢獻和對中華民國的依戀。而不是因為現在的國民黨表現的多麼優秀。

所以「不統不獨不武」這種沒有任何政治營養的策略,完全讓國民黨喪失了在台灣發展進步中應有的角色。而喪失了戰略高度和發言權後,國民黨的任何作為都是被動的、沒有政治膽量和發揮的。歷史的輝煌被遺忘,歷史的錯誤被放大,辯解蒼白無力,發言弱不禁風。原本的正義在當前困頓的氛圍裡,讓國民黨更像是打入冷宮的東宮皇后,既喪失了名分,也沒有獲得牌坊,更受盡了冷眼。

殭屍政黨的雛形若隱若現。

這二十年來,是國民黨喪失戰略高度和方向的二十年,卻是民進黨逐步建立戰略方向的二十年。

在大陸發展越來越強盛的背景下,民進黨的台獨戰略一定不會長久。但是在短時間來說,民進黨的台獨戰略為民進黨找到了清晰的鬥爭方向,這就讓早期的民進黨可以凝聚起自己小而堅的力量,讓它在各種奪權抗爭裡產生了有的放矢的效果。從1986年至今,民進黨完成了的野雞變鳳凰的「華麗轉身」。

國民黨做對了,被認為是應當、是贖罪。國民黨做錯了,就是罪上加罪、錯上加錯。相較之下,民進黨做對了,就是成功和讚揚,民進黨做錯了,就是發展中的經驗累積可以被諒解。

奇哉、怪哉!國民黨此時的命格就是這麼衰,國民黨此時的問題就像台灣整體面臨的問題一樣,看不到解決的可能。

台灣已經實現了三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還有機會再次執政嗎?在當前民進黨執政的荒腔走板的情況下,即使2018國民黨選舉的結果有了一定起色,是否代表國民黨從此站立起來了呢?

客觀來說,國民黨的確還有再次站立起來並且再次榮耀的機會。因為國民黨還有自己一定的優勢和機遇。

20170904-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出席台灣新願景論壇協會舉辦「青年活水營」閉幕。(陳明仁攝)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出席台灣新願景論壇協會舉辦「青年活水營」閉幕。(陳明仁攝)

首先,儘管民進黨有先天政治免疫力①,但是也存在先天的政治缺陷。而國民黨儘管有很多歷史的錯誤,但是整體體質比較健康。從歷史和現實兩方面來看,台獨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否則兩次政黨輪替,民進黨早就宣佈獨立了),因此長遠來看,民進黨的命運其實比國民黨更加渺茫。而國民黨只要敢於祛除自己的病灶,或許就可以重新站在兩岸發展的潮頭。

第二,民進黨執政的持續混亂和獨斷自私,會讓台灣百姓重新思考國民黨過往的是與非。從而逐步改變對國民黨的認知和接受度。這是潛在的變化,而這個改變的前提是,國民黨必須重新樹立起屬於自己的戰略高地,舉起屬於自己的鮮明旗幟。讓或許會讓台灣百姓看到國民黨真正的鳳凰涅槃。

第三,國民黨始終是兩岸議題的參與者。兩岸的良性互動始終是國民黨的強項和先天優勢。只要敢於迎接大陸發展所帶來的挑戰,敢於放下國共之間歷史的包袱,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終究會帶給台灣實實在在的益處。台灣鄉親終究會接受這種兩岸關係。而這是民進黨永遠不具備的關鍵因素。

第四,蔣經國時代的國民黨已經深深的紮根在台灣。那個時代是台灣人自豪和奮發向上的時代,這是國民黨最值得大書特書的貢獻。台灣目前的困難再多,也不會比四十年前的困難多。只要通過自身的鮮明立場和行動再次喚醒台灣人壓抑已久的奮鬥熱情,或許國民黨就會真正的重生。

第五、人民不是天然的決策者,但是人民看得清楚什麼是正確的路。台灣意識和台獨意識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台灣不等同與台獨,恰恰是台獨強力的柔性綁架了台灣。國民黨不僅僅要區分二者的不同,避免時刻被民進黨牽著鼻子走,這是國民黨自立於民進黨扼殺的根本方法。

從根本上源於大一統而誕生的國民黨,現在完全不敢光明正大的表達自己的立場。更沒有實現自己抱負的勇氣和策略。只是把所有的精力只是放在了如何和民進黨的戰術之爭上。儘管兩岸的歷史和國共曾經的敵對的給了國民黨很多判斷上的執拗,但是一個懂得審時度勢的政黨才是一個有前途的政黨,只有自己優秀才有資格帶領台灣尋找出路。

明確大是大非,是確立戰略的最核心意義!確立了自己最核心的戰略,國民黨才會再次站在歷史的橋頭堡上,做出對兩岸、對台灣應該的貢獻!

此時,百年的老黨必須撥開目前一時的迷霧!

①   此處「免疫力」之說,可見之前的文章《民進黨生存的終極法寶》一文。

*作者為職業畫家,關心兩岸,現居北京宋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