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報攤的百年變遷:起源於革命黨人的顛覆事業,在國安法與網路時代緩步走向黃昏

2020-11-30 17:10

? 人氣

《南華早報》因刊登中國維權律師李和平助理「考拉」趙威的「認罪專訪」受到質疑。 2018年再刊登銅鑼灣書店事件主角之一桂敏海的同類訪問,再使其立場受到質疑。已被親北京商人收購的《星島日報》在銅鑼灣書店事件中也先後獨家刊登了股東李波下落的信函宣佈放棄英國國籍的專訪,同樣成為外界質疑其立場的理由之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民意研究所(HKPORI),也即前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HKUPOP)進行多年的「市民對新聞傳媒的評價」調查顯示,以網際網路作為主要新聞來源的香港市民比例,從2000年10月的12.3%,增至2020年10月的70.4%。楊健興為香港民研分析最新調查結果時指出,年輕一代普遍認為主流媒體已經「歸邊」,不予信任。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市民對傳媒公信力的評分」追蹤調查2019年8月的調查結果進一步印證了楊健興的說法。據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撰文介紹,電子媒體(廣播電視)與報紙所得評分下跌,網路媒體與社交媒體的公信力評分上升。調查正值反對《逃犯條例》示威爆發兩個月之際,許多以直播為主要傳播途徑的新網媒與學生媒體活躍於警民衝突現場,甚至拍下得到國際通訊社採用的關鍵片段。

而偏偏報紙檔的下一個大商機也是來自於新聞審查。

被打壓的經營模式

張德榮在遊客密集的九龍尖沙咀經營報紙檔,那是他的家族生意。他是最先開始出售大陸「禁書」的的報紙檔之一,這些書籍談的都是官員貪污腐敗、中共內部權力鬥爭,以至於中國領導人私生活等事情。

買家幾乎都是中國大陸遊客,但這類業務真正熱鬧起來,要算是2003年大陸遊客赴港自由行實行之後。

銅鑼灣書店停辦前在店內陳列的「禁書」(12/2015)
這些談論中國大陸官場秘聞的「禁書」頗受大陸遊客歡迎,但其內容真偽無從稽考。

張德榮說:「高峰時我每個月能賣1000到2000本。」前中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因妻子谷開來謀殺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事件曝光而落馬時,這些「禁書」更是洛陽紙貴。

他說:「那些從大陸開車來香港的買得最多。我們有時候把20、30本書裝紙箱去,送去酒店給他們。我們甚至把書送到深圳去。」

多年來, 這些「禁書」從香港瞞著海關流入中國大陸是個公開的秘密。直到2015年,五名銅鑼灣書店職員失蹤前,大家感受不到北京的手抓得有多緊。

其中一位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林榮基後來召開新聞發佈會,曝光自己曾被中國執法人員扣壓,與外界失去聯繫,24小時遭監視。

6月30日深夜生效的《香港國安法》可謂致命一擊。張德榮說:「這種政治書籍再也沒有人出版了,書商甚至從報紙檔把存貨都召回了。」

「我們也不想再賣了。不然得坐牢啊!」

掙扎求存

據香港立法會2019年初會議紀錄,香港目前只剩390個報紙檔。

2020年8月,國安警察逮捕黎智英並搜查《蘋果日報》報社,曾讓報紙檔出現「小陽春」。事發翌日凌晨,支持者開始排隊購買《蘋果日報》表達對黎智英和壹傳媒的支持,甚至有人買上一疊報紙四處派發。

但這只是曇花一現,不足以延緩報紙檔的衰落。

黎智英支持者在九龍旺角警署外舉起《蘋果日報》聲援(12/8/2020)
黎智英被捕之後的凌晨,香港多個報紙檔出現搶購《蘋果日報》的人龍。

林長富指出,煙草如今佔報紙檔營業額的70%,報紙只佔不到10%。

他向政府請願多年,要求准許報紙檔售賣手機充電器、纜線,還有飲品等。他相信報紙檔也可以裝上電子螢幕,進化成遊客諮詢台。

莊玉惜博士說:「要是報紙檔從香港消失,那會是一大憾事。」

「報紙檔是香港街頭風景線的一部分,有人覺得報紙檔都很凌亂,但其實亂中有序。這也是讓香港與眾不同的原因。」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