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不到錢也要拚!這群台商做出MIT衛星

2017-09-02 22:00

? 人氣

「我們遞交超過50份設計文件給太空中心,一般案子一、兩份就夠了,」劉錫鑫表示,自從接這案子,他將近一年幾乎天天晚上12點才從辦公室回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設計修改超過50次,鑫豪總算通過太空中心驗證。「我們存入的資料,連1位元(編按:儲存最小單位)都不能錯!」邱俊豪表示,如果錯了1位元,整份資料都就像骨牌一樣,跟著出錯。

而且,衛星飄在太空,無法飛上去「除錯」。他們花了近半年,用程式讓記憶體局部出錯時,「自動隔離」,讓系統能持續運作。憑著這份本事,明年即將發射的福衛7號,仍找上鑫豪。

太空環境惡劣,任何零件都必須千錘百鍊,不容絲毫失誤。例如,林琦斌表示,影像感測器要以120度高溫,連續燒1,000個小時,感測器上的金線都不能脫落,否則就要整批報廢。

偏偏,微像第1批影像感測器,燒到第500多個小時,其中1條金線開始脫落,他們花了半年重試多次,百思不得其解。

微像苦找答案,找上學校的學者,教授問:「你們是用純金的金線嗎?」原來微像以為,如果金線用得越「純」,越不容易脫落,殊不知「稍微不純」的金線,才能貼得更牢靠,結果一改,順利通過測試。

他們都說「賺不了什麼錢」
但癌篩、長照等再應用,前景看好

其他廠商如做衛星外殼的漢翔、做天線的勝利微波、影像管理系統的凌群電腦、清洗衛星鏡片的錫宬國際,都要求幾乎「零」失誤。

衛星用的鏡片主鏡直徑長達45公分,是全台灣最大的非球面衛星鏡片,為了清洗它,以往做半導體清洗設備的錫宬,打造3公尺大的立方體清洗機,經過超過10道關卡,讓鏡面上1粒灰塵都不能有。

參與福衛5號計畫,這群廠商幾乎都說,「賺不了什麼錢!」但他們把磨練的成果,用到其他領域。

微像就和國立大學合作,將影像感測用在癌症篩檢。微像總經理黃欽河表示,該校把顯影劑打入實驗鼠中,用影像感測器診斷有癌細胞的部位,若此方法成功,以後要判斷癌細胞位置,一來不必再用X光,可降低癌症病患的輻射劑量,二來檢查速度也更快。

此外,專長在影像程式設計的鑫豪,則將影像偵測技術用在長期照護。鑫豪業務行銷副總經理謝金谷表示,他們已和長庚養生村合作,監視器可自動判讀老人家是否跌倒,發出警報,不需要警衛時時盯著監視螢幕。

火箭升空時,整流罩上寫著大大的「台灣」兩個字,這是台灣太空史上的里程碑,這裡頭有台灣頂尖人才的心血,也載著台商技術升級的契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