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拜登執政下的中國政策─台灣只能自找出路?

2020-12-01 05:50

? 人氣

一方面,我們看到拜登傾向於讓米歇爾·弗洛諾(Michele Flournoy)提名為國防部長 (Secretary of Defense)。後者在今年六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 雜志上發表文章,聲稱要在72小時內摧毀中國海上軍艦和潛水艇,以挫敗中共在南海的常規威懾能力。但正是由於其過強的鷹派色彩,顯然使其提名在民主黨內遭到了阻力。盡管如此,可以想象,美國的新政府在南海地區會比川普政府同樣或者更努力地與盟國協調,保證自由航行的以及美國在那裡的有效存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在人權方面,拜登政府肯定會比川普政府更積極地關心中國的一系列問題(新疆、香港、西藏等)。但是,筆者認為,鑑於中國政府已經把所有這些問題看成是內政,香港的特殊的獨立地位在政治、法律上已大大減弱,拜登政府的呼籲和批評,很難能產生什麼樣的效用。

在文化交流方面,川普對留學生的政策將得到修正。美國依然是中國年輕人最向往的學習的地方。但同時,拜登政府一定會考慮在個別關鍵的技術學科對中國有所限制。

台灣,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如果說,拜登在亞太地區的安全政策以及軍事平衡不亞於川普,盡管在表述和對中國溝通中語言要中性的多,那麼,他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就可能顯得很矛盾。

眾所周知,在歐巴馬期間,美國政府對台灣實現的是典型的「戰略模糊」政策,即通常是指美國在假設中國武力犯台這個問題上,會保持模糊的策略。即反對中國用武力攻台,又提倡兩岸的交流,以維持和平。歐巴馬當初絕對不輕易觸犯中國的底線。拜登也曾經強調,賣給台灣再多武器都不能保證台灣的安全,台灣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應該是兩岸充分的交流與溝通。 而川普則是明顯地在打破這個框架,盡管他在軍事方面做了一些,但並不多。而更多是在一些外交行為和表述上。美國國務卿龐畢歐本月12日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Taiwan has not been part of China), 並指美國歷屆政府皆遵循此原則。為了提高台灣的外交地位,以示美國的重視,川普特意安排了美國衛生部長以及美國海軍亞太情報總指揮官史達曼(Michael William Studeman) 訪台。

拜登上台後,肯定會對中國做出一些緩和的姿態。但是在台灣上,到底如何處理,拜登心裡似乎還沒有一個譜。 一方面,布林肯曾表示,在台灣問題上,拜登政府會「通過曝光北京試圖干預的努力」,加強對台灣民主的防御。這似乎是對台灣的安慰。 而另一方面,台灣當局對當年希拉裡當國務卿時對台灣的態度記憶猶新。維基解密 (Wikileaks)揭露,希拉裡曾經受到她的助手蘇利文的一個郵件。蘇利文在當時轉發一篇名叫保爾·卡鈉(Paul Kane)在華盛頓郵報登載的一篇文章。卡鈉在其文章提議美國政府可以用放棄台灣而換取中國撤銷當初要美國償還的1.1兆美金的債務。希拉裡在給蘇利文復件中寫道: 「我看了郵件,我想這是個很聰明的想法。 我們討論一下。我現在還有15分鐘時間」。希拉裡與蘇利文是否討論而且這個討論是否又結果,這裡暫且不管,關鍵是這個當初是希拉裡助手的蘇利文就是今天被拜登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