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放眼天下才知道…我被台灣的教育騙了?

2020-11-29 07:10

? 人氣

作者對於台灣教育與國外的差別感到驚訝。(示意圖/取自淵明國中校方專用臉書)

作者對於台灣教育與國外的差別感到驚訝。(示意圖/取自淵明國中校方專用臉書)

先聲明,別誤會,我不是在批評台灣的中文和歷史教科書對學子洗腦,而是強調台灣的教育現況讓學子對學習的重要性與應有的學習方式產生誤解。這篇投書起源於「台大期中考可帶小抄」的媒體報導,連帶的讓我想起在私立大學執教的經驗,以及兩位歸國學人對台灣教育環境的公開感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大的開卷考反映了「無需死記硬背」的大環境,這是台灣教育走向「輕鬆學習」後的必然。我還記得在台灣推動教改期間,人本教育基金會的史英曾公開表示,只要是在百科全書裏頭找得到的東西,就沒有死記硬背的必要。這句話套用到當前,應該變成「只要是在網路上找得到的東西,就沒有死記硬背的必要」。當時我很訝異,根本不敢相信會有人提出這種主張。

輕鬆學習變成反智天堂?

我對人本的許多理念極其欣賞,尤其是其網頁自我介紹的那句「教育不是如那句俗語所說的:讓貓學會捕鼠,讓狗學會看門」。但我對史英的上述公開談話卻深深不以為然…按照他的主張,既然幾乎所有的事實與知識都已經上網,那麼以「傳道授業」的角度而言,誰能比谷歌大神更全知全能,學校和教師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在此同時,「用到再查」也不切實際。舉例而言,今天有媒體報導,台灣的「公司治理」在亞洲地區的跨國評鑑中名列第四,難道企業經理人和投資人應該在看到這條新聞後,才上網去搜尋確認公司治理的意義與重要性?

這些年來,國內媒體普遍走向「外國的月亮比較圓」。MIT在MOOC(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上極其成功,大量報導讓許多台灣的大學被迫跟進,卻忽視了沒有MIT的光環,誰在乎一位陌生人是否在網路上授課。德國技職體系中的師徒制和三明治教學廣受台灣社會稱道,卻很少提及產生這些機制的文化背景,也忽略了其他國家並未全面「見賢思齊」的原因。

在我看來,師法外國根本就是病急亂投醫。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必須先行確立學校在「傳道授業」上無可或缺的角色。不幸的是,台灣社會一方面用「學校總是教一些沒用的東西」來否定學校與教師,一方面又吹捧那些遠在幾千公里之外、基本上只是改善技術性細節的方法制度。

我始終認為,經由適當的課程設計,讓學子在某些議題上迅速累積一定程度的知識素養,才是學校和教師在傳道授業上的主要貢獻。舉例而言,吳音寧在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任內,因為「看不懂財務報表」而飽受譏諷譴責,但一個企管科系的學生卻能夠在高商或大一時,就瞭解財務報表的種類和大致內容(部分內容涉及高等會計,僅會計科班生能夠完全掌握)。

20191119-台灣基進19日舉行不分區名單記者會,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出席。(盧逸峰攝)
前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曾因看不懂財務報表而被譏笑。(資料照,盧逸峰攝)

若民眾想要自學,則首先必須看一本「如何看懂財務報表」之類的書籍,但這只是起點,閱讀後可能還需要再看一本「會計學」,才能夠瞭解表中數字的來龍去脈。企管科系的學生呢?通常在一年級念會計學(其中包括財務報表編製),二年級則是在財務管理課程中有專章討論財務報表分析。這是企業經理人、證券從業人員、銀行放款承辦員、和股市投資人必備的知識(事實上,美國管理協會最受歡迎的課程就是「非財務人員的財務知識」),但企管系卻和其他科系一樣蒙受「脫離現實」的不白之冤。

財務報表只是一個範例,各個科系都可以列舉出類似的範例。而想要讓畢業生具備這樣的素養,就不能主張「輕鬆學習」,銘傳大學在專科時期所主張的「嚴管勤教」才是正途。想像一下,台灣每家企業的總經理都看不懂財務報表,每家醫院的院長都看不懂病名與藥名,那會是多麼可怕的社會!

我在大學企管系執教時不斷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多數學子還是以低頭滑手機享受小確幸來回應。而我也不斷的看到媒體毫無質疑的散播偏差觀點,包括鴻海集團郭台銘的「學者治國必定誤國,因為學者不懂實務」,以及前亞都董事長嚴長壽的「行銷教科書內容完全與實務無關」等等。更荒唐的是,在此同時不但沒有學界大佬跳出來反駁,還出現教育部各種宣稱是「縮短學用落差」的荒唐政策。

兩個歸國學人學習經驗的啟示

這點讓我想到兩個早年的歸國學人。第一個是高商畢業後赴美念觀光餐飲,歸國後從基層幹起,最後晉升至總經理,然後退休並赴全台排名第一的餐旅大學任教。他回憶美國的食材課程時指出,教授牽了一頭牛進來,一槍打死,用電鋸剖成兩半,然後學生一擁而上,零距離的體驗各部位牛肉的顏色、紋理、觸感等等。台灣沒本錢這麼做(一頭牛至少花掉兩位學生一學期的學費),只好看圖片搭配說明。這個範例說明了,學生不但需要死背硬記,而且要記住許多無法用圖片和文字顯示的東西,否則就成不了專家(或日語中的達人)!

第二個歸國學人就牽涉到這篇投書的標題了。她是大學聯考榜首,在許多大學生長期熬夜苦讀之際,她的大學四年卻是輕鬆愉快,覺得讀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直到赴美攻讀傳播學位,才發現讀書並不是那麼簡單,把教科書看完並記住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涉獵百家之說然後成一家之言才是教授要求的重點。因此她回國後在《人本教育札記》中指稱,「我被台灣的教育騙了」!

顯而易見的,在正規的美國大學研究所當中(野雞大學和專供政商大佬取得學位的科系例外),學生不但要記住教科書的重點,還要蒐集、整理相關文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觀點。這才是我心目中的教育,也符合人本基金會所言的「教育使人…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

美國能夠長期維持全球第一大國的地位,表面上的軍事與經濟力量固然重要,但能夠鞏固這些表面力量的,並不是坐在白宮或國會山莊裏頭的政治人物,也不是只有一半想念大學,有兩成多不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的一般民眾,而是背後那無數學養深厚的學者專家,在學界與業界孜孜不倦的努力使然。

多年來,集體觀點的「培養國家社會所需人才」,和個人觀點的「學習就業所需技能」,始終是台灣社會對於教育的主流觀點。我放下教鞭之前教育部還推動「提升就業力」相關措施,讓一群土洋博士浪費一大堆時間進行作文比賽,並設法自圓其說…許多頂大都應付了事,例如溝通能力包含語文能力,但部分頂大科系將溝通能力與中文、外文等能力並列,而教育部則假裝沒問題。

這些狹隘的觀點或許能夠讓部分學生輕鬆的度過四年大學生活,也或許能夠讓部分企業獲得許多低技術層次的勞工(例如觀光餐飲)。然而,在集體反智,認為學校所教的和學界所言都是「象牙塔產出」之下,見識不足卻堅信憑藉著自己有限的經驗和粗淺的邏輯,可以為自己甚或為國家拓展出光明前途,這種抉擇的長期結果很可能是個人和國家競爭力的慢性自殺!

*作者為退休大學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