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回到農村——中國開啟人口遷徙新紀元

2020-11-27 09:00

? 人氣

中國的貧富差距超英趕美,官方證實有3成人口處於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水準。(美聯社)

中國的貧富差距超英趕美,官方證實有3成人口處於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水準。(美聯社)

幾十年來,大灣村人唯一的賺錢途徑就是沿著蜿蜒的土路從山村前往大城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90年代初,20歲的王良翠(音)就是這樣。她去了上海,在工廠打過工,開過計程車,賣過煎餅。在中國各地,許多像她這樣的人從貧困的村莊來到城市,為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輸送廉價勞動力。

但如今,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窮人創造機會的政策支持下,王良翠回到山裡老家,去年和家人一起用不甚豐厚的積蓄開了一家名為「聚來樂」的家庭旅館。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中國的農村貧困人口一直是中共戰略的一枚棋子,毛澤東先是帶領窮人鬧革命,然後又驅使他們掀起了災難性的人民公社運動,鄧小平則在幾十年後把這些人送到了城市的建築工地和工廠,而習近平現在第三次號召這些人做貢獻。為了縮小中國城鄉貧富差距,習近平試圖在村鎮培育企業家和消費群體。

習近平已表示要在2021年中共建黨100周年以前消除絕對貧困人口,習近平認為,這個目標對於他自上而下的執政正當性至關重要。為此,他指示黨將關注焦點和國家資金大量投向像王良翠的家鄉這種地方。在中國大城市靠農民工富起來的同時,王良翠的家鄉卻停滯不前。習近平說,此行動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這種差距已經明顯到威脅中共正當性的地步。

2012年開始擔任中國領導人的習近平需要一個新的經濟轉型方案。他上任時,中國遵循的是以大量生產低價商品為基礎的增長模式,但隨著製造成本上升和生產向其他地區轉移,這種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習近平轉而希望擴大國內支出,就需要整頓農村經濟。

作為毛鄧之後最強勢的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了一個充滿美好經濟前景的農村發展方針,他試圖讓農村人相信,小城鎮的機會也和大城市一樣多。

王良翠離開大灣村去上海幾十年後,她又回到家鄉,開了家名為「聚來樂」的家庭旅館。(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王良翠離開大灣村去上海幾十年後,她又回到家鄉,開了家名為「聚來樂」的家庭旅館。(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在上海,王良翠與丈夫可能永遠都買不起房。王良翠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食品包裝廠上班,每個月薪水人民幣6000元(約台幣2萬6000元),外加免費工作餐。

2016年某天,中國國家電視台播放了習近平在王良翠老家視察的畫面。習近平和村民圍坐在木板凳上。他詢問了豬肉的價格,並表示共產黨將確保在消除貧困的行動中不忘記任何一個人。

兩年後,這個村莊獲得了脫貧認定。後院的水井被太陽能加熱的過濾自來水取代了。村子裡也蓋起新的二層小樓,還有電動車充電樁。

49歲的王良翠和她的丈夫對這些變化很興奮。她說:「我們在家鄉看到了希望。」

他們的兒子從小就在上海生活,但因為父母不是本地人而不能在當地讀高中。於是王良翠和她的家人去年回到大灣村,開了旅館。

現在大灣村已經有20多家提供住宿加早餐的旅館,建築工地也很多。有時候王良翠家的旅館生意不太好,她的丈夫就會在附近的建築工地打工,一天最多能賺150元,約台幣650元。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教授霍夫曼(Bert Hofman)說:「中國現在的理念是要讓工作崗位向人靠攏,而不是讓人向工作崗位靠攏。」他曾在中國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高級職務長達九年。

發展旅遊業是習近平脫貧行動的主攻方向之一。大灣村已經建起20多個家庭旅館。(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發展旅遊業是習近平脫貧行動的主攻方向之一。大灣村已經建起20多個家庭旅館。(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970年代末,大多數中國人生活在農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美元左右。中共後來宣傳,是鄧小平的經濟和社會政策讓幾億中國人擺脫了貧困。

但隨後40年的現代化進程和財富積累絕大部分發生在城市。據紐約州懷特普萊恩斯研究機構High Frequency Economics,佔中國人口約60%的城鎮居民佔到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3%。

雖然中國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但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300美元左右,最貧困的、主要居住在農村的6億人年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700美元。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5月份表示,這種收入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連租房都困難。

習近平承認共產黨的信譽面臨風險。他在去年某次談話中表示,如果在現代化進程中把農村人丟下,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這不符合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根據政府數據,中國政府每年為扶貧項目撥款超過800億美元,用於學校、診所、住房和發放現金,這些撥款集中在農村。

在中國,住在農村有很多劣勢。高中教育剛剛開始普及。醫療條件也很不完善。房地產是中國人積攢財富的主要途徑,但農民幾乎沒有土地所有權。

戶籍制度是中共控制人口流動的一項核心政策,將大多數中國人與他們的出生地綁定。區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在本質上創造了兩種權利階層,農村人被排除在城市的許多福利之外,包括入學和養老金等。

習近平的脫貧行動讓大灣村鋪上了馬路。(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習近平的脫貧行動讓大灣村鋪上了馬路。(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對河北省太行山某村莊長大的劉彬(音)來說,北京一所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曾給他帶來希望。他取得了會計學位,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做過保險和媒體等工作。但他從來沒有融入感,政府仍把他視為農村人。

2017年,在政府開始重建他的家鄉並為返鄉人員提供補助和貸款後,他帶著妻子和九歲的女兒搬回老家。他租了33英畝的果園用地,開始養家禽,種馬鈴薯和中藥材。他拿到了2.1萬美元的政府貸款,條款很優惠。

劉彬說,他的農場現在產出不多,工作也很辛苦,但很開心。有時候,他手頭不寬裕,甚至要用雞蛋還債。

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教授羅斯高(Scott Rozelle)從1983年開始就經常到中國村莊實地考察,他表示,僅靠更多資金並不能立即解決中國農村某些薄弱環節,比如低水準的教育體系。

「中國之所以偉大,是因為鄧小平讓8億農民識數、認字、有紀律,」他說。「這是中國從一個窮國走向中等收入國家的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他說,現在中國需要邁出下一步,成為高收入經濟體,「突然之間,農村人口在這個全球化和自動化的時代裡有可能變成一個負擔」。

和他的前任一樣,習近平也把中國農村浪漫化了。文化大革命期間,年輕的習近平曾在陝西省生活了七年。

一份關於習近平觀點的官方彙編文件說,多年來與村民一起勞作讓習近平對農村和農民有了深入了解,來到村裡時他還是個略顯迷茫的少年,離開時已經是22歲的成年人,決心為這裏的人民做點什麼。

如果習近平成功振興了鄉村,將大大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習近平還認為現代農業是實現全國糧食安全的保證。

習近平把脫貧定為整個國家的責任,一直倚重中國大企業在農村地區創造就業機會。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Wanda Group Co.)在貴州省改造了一個偏遠村子,建了飯店和一個鬥牛場。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和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JD.com, Inc.)則承諾把商品物流覆蓋到中國各個角落,刺激農村消費。

中國的主要城市已開始設置人口上限,認為外來人口會威脅到城市穩定。在地鐵裡,警察會把不像本地人的乘客挑出來檢查身份證,並且經常以營業執照問題為由關閉打工子弟學校和外來商戶。上海和廣州在2018年都出現了外來人口淨流出的情況。

習近平的脫貧行動,很大程度上是以政治上很受歡迎的現金撥款和激勵政策為基礎。不過有些行動並非自願。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有大約1000萬被認為住房條件不達標的家庭被重新安置,他們的房子被推倒,有時甚至整個社區都被夷為平地。

習近平利用扶貧項目重振了中共在農村地區的影響力,官員們將某些有爭議的活動歸入扶貧範疇。人權組織和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批評中國政府圍捕、虐待西藏人和維吾爾族人,中國政府對此的回應是,對少數民族進行教育和培訓是中國扶貧工作的一部分。

推進習近平扶貧目標的同時,中國政府認為還有550萬人口尚未脫貧。在北京國務院扶貧辦,官員透過一張大型電子地圖監測這方面的工作進展。地方幹部透過收入、教育和其他指標來跟蹤各個家庭,同時督促他們提高收入,比如告訴農民該種植什麼。

遊客追隨習近平的足跡來到曾經的貧困村。在大灣村,習近平2016年造訪時的布置成為拍照熱門景點。(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遊客追隨習近平的足跡來到曾經的貧困村。在大灣村,習近平2016年造訪時的布置成為拍照熱門景點。(YIN YIJU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今年1月,上海附近比較繁榮的江蘇省宣布,在該省8000萬人口中,僅剩17人仍處於貧困狀態,並承諾在年底前讓這17人脫貧。

習近平一再宣稱,中國將實現在今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這讓政府不太可能報告任何顯示任務未完成的數字,儘管當局承認,在新冠疫情中,貧困群體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

25歲的張濤(音)在安徽省金寨縣長大,從小就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他的父母在該縣以東300英里左右的蘇州市打工,當地約有600萬人口。他說,想要過上好日子,就得出去打工。他說:我們都是留守兒童。

16歲那年,他跟著父母來到蘇州打拼,先在工廠做學徒,後來又做了理髮師。他和一個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理髮店,但經營失敗。去年他又在老家附近開了一家理髮店。安徽省曾表示,希望在五年內吸引85萬人口迴流,張濤成了其中一員。他說:我知道遲早要回老家。

張濤擔心自己做錯決定。他所有的朋友都在蘇州,感覺競爭對手比客戶出現得還快。他說,在老家賺錢並不容易。

另一位安徽迴流人員關征(音)做起了花卉種植生意。但找不到合適的肥料讓他很受挫,而且當地幾乎沒有人可以幫他在網路上銷售鮮花,這也讓他很失望。

對於王良翠來說,她年輕時離開大灣是理所當然的事。她說,那時在老家一分錢都沒有,走出來一個月能賺人民幣200元,至少能給父母寄點錢,買點米。

現在情況不同了。王良翠說,家鄉感覺和城市差不多,不是原來那種窮地方。

這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於習近平的到來,讓大灣村變成旅遊景點。

習近平與村民圍坐過的一圈椅子被擺放在原處,旁邊桌上的花生和牆上掛著的肉都是複製當初習主席來時的布置。

就在不久前一個午後,三輛滿載遊客的遊覽車車上了山,開到了這裡。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