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退兵了?中印洞朗對峙結束,兩國表述大相徑庭

2017-08-30 12:13

? 人氣

8月29日,當被問及洞朗地區道路施工是否因天氣原因停止時,華春瑩表示,為了守邊需要和改善當地軍民生產生活條件,中方長期以來在洞朗地區進行包括道路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將綜合考慮天氣等各方面因素,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有關建設規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觀察人士大都認為,印度軍隊當初進入洞朗地區的目的,就是阻止中方修路。如果中方停止修路舉動,印度就達到了派軍的目的。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印度中心」(Brookings India)研究員傑尚卡爾(Dhruva Jaishankar)對媒體表示:「中國的修路設備已經被運走……這是印度的主要目標,看上去似乎已經得到滿足。」

《今日印度》的意見是:中國此前一直堅持,在進行任何有意義的對話之前,印度必須先從洞朗撤軍。但雙方顯然是在撤軍之前進行了談判,從而達成了「脫離接觸」的共識,這與印度堅持的官方立場所一致,而與中國先前的立場有很大差別。言下之意,是中方做出了讓步。

背後原因

中國盤古智庫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林民旺認為:即將於9月3日在廈門召開的金磚國家峰會對印度來說更為重要,而「中印關係有一個有趣的模式就是:兩國雙邊上的爭議不應該同發展兩國關係相掛鉤。」中印雙方對金磚峰會的重視,使得兩國在峰會前夕就洞朗對峙達成和解成為可能。

《今日印度》也承認金磚峰會是雙方和解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表示,峰會對中國來說更為重要。印度作為上一屆的東道主,上屆峰會取得了圓滿成功,而中國不想成為金磚成員國中好戰的那一個。

《今日印度》還揣度了對峙解除的另外幾個原因,包括印度在國際外交上的勝利,取得美、英、日等國的支持;洞朗地區的地理環境對中國一方不利,中國不會願意在那裡跟居高臨下的印軍開戰;中國不希望在即將召開的19大之前,讓洞朗問題懸而未決等。

《日經亞洲觀察》(Nikkei Asian Review)報導,在洞朗對峙期間,中國向不丹提出,將提供100億美元經濟援助的方案,以求得不丹不站在印度立場一邊。報導說,當印度外長斯瓦拉傑(Sushma Swaraj)在8月11日與不丹外長丹曲·多吉(Damcho Dorji)會面時,曾告誡不丹不要上中國的當,希望不丹堅持與印度的盟友關係。不過,多吉只是表示,希望中印雙方和平友好地解決對峙,而沒有發表任何引起中國不滿的言論。

對峙事件的教訓

中國國防部在回應「印度撤軍」時,提醒印方「汲取教訓,與中方相向而行」。蘇曉暉作客央視時則表示:「印方首先需要汲取的教訓就是不要發生誤判,」以及不要「低估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的決心和能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