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為何撤軍?外媒:中國或同意暫停修路 中國官媒:因為印度自知理虧!

2017-08-29 12:40

? 人氣

中國與印度軍隊在中國與不丹的主權爭議地區洞朗對峙超過2個月,終於在28日傳出雙方同意撤軍消息,印度聲稱雙方達成「共識」,並同意「盡速撤軍」,而中國仍堅持擁有洞朗地區的主權,並表示「印度撤軍」,但不再提當初引發爭議的修路工程,儘管印度媒體認為印度獲得「外交勝利」,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印度分部主任莫漢認為,中印雙方只是「保住顏面」的方法,並非解決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6月16日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印度以「嚴重安全風險」為由派邊防部隊進入洞朗地區,被中國指控「越界」入侵中國領土,但洞朗其實是中國與不丹的主權爭議區域;印度則強調,根據中印在2012年達成的協議,「涉及印度、中國及第三國的交界地帶,必須有相關當事國討論決定」,而洞朗位於中國、不丹及印度錫金邦交界處,因此印度批評中國修路破壞協議。

中印邊界爭議地區
中印邊界爭議地區

中印同意撤軍 印度學者:只是保住顏面

中印軍事對峙2個多月後,終於出現轉機,印度外交部28日稱:「中印雙方已同意結束從6月開始的洞朗對峙,對峙地區軍事人員正迅速撤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當天也說,印度已經撤軍回到「邊界印度那側」,並表示「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權利,維護領土主權」。中印撤軍看似解決問題,但莫漢(C. Raja Mohan)直言:「我們看到的只是保住顏面。」

中印邊界軍事對峙:中國軍隊拿著寫著「你越界」的標語布條(AP)
中印邊界軍事對峙:中國軍隊拿著寫著「你越界」的標語布條(AP)

由於中國共產黨第19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19大)開幕在即,《印度時報》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為了鞏固自身地位,若與印度發生衝突完全是個錯誤選擇,因此雙方7月開始就有不同層級的溝通,包括印度國安顧問多瓦爾(Ajit Doval)7月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會面;印度外長賈伊尚卡爾(S Jaishankar)也與中國進行外交對話,試圖解決對峙危機。

季節入冬、金磚峰會、國內局勢 促使中印撤軍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引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說法指出,印度最後撤軍是因為缺乏法理依據,且印度很清楚中國與英國在1890年簽訂的條約已經劃定邊界,即洞朗地區屬於中國無庸置疑。蘇曉暉還表示,中國決心捍衛領土主權發揮成效,交涉過程中堅守底線,迫使印度低頭,並指責部分國家與西方媒體挑撥中印關係,強調未來要關注外部勢力見縫插針。

洞朗地區的中印邊境守軍15日發生推擠、互擲石塊的低強度衝突,引發印度電視台以快訊報導。
洞朗地區的中印邊境守軍15日發生推擠、互擲石塊的低強度衝突,引發印度電視台以快訊報導。

不過《美國之音》節目《綜覽中國》主編陳奎德表示,第9屆金磚國家元首峰會將於9月3日在中國廈門登場,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將出席會議,這是中印雙方達成撤軍共識的主要壓力。陳奎德還說,中國可能為此作出讓步,像是承諾近期不再洞朗地區修路。歷史學者章立凡則告訴《美國之音》,由於不清楚中印幕後的談判過程,因此不能說是中國的勝利。

章立凡則稱,氣候問題是中印雙方決定撤軍的關鍵因素,因為洞朗地區9月開始就會下雪,撤軍是遲早的事,而中印各自都面臨內部問題,像是印度宗教領袖拉辛(Gurmeet Ram Rahim Singh)被法院判決性侵罪名成立,引發20萬信徒包圍法院的警民衝突;中國則是面臨19大權力鬥爭,加上最近解放軍人事出現異動,以及中國與北韓間的緊張關係,都是促使雙方撤軍的因素。

中國向印度低頭?暫停修路換印度撤軍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負責印度事務的研究員傑尚卡爾(Dhruva Jaishankar)稱,中印軍事對峙的主因,就是中國在洞朗地區修路,「中國強調印度撤軍的事實,但最終問題在於這條路還修不修,目前看來好像是不修了」。印度媒體一面倒地認為「中國向印度」低頭,印度《經濟時報》說,中國感到「非常難堪」,表示中國「會叫不會咬」。

戍守中印邊界的印度士兵
戍守中印邊界的印度士兵

英國軍事智庫「皇家聯合軍種研究院」(RUSI)研究員喬希(Shashank Joshi)告訴英國《金融時報》,「關鍵在於達成撤軍共識,是否阻止中國繼續(在洞朗)修路......如果做到這一點,那足以被看作印度的勝利,且會被視為印度挺身反抗中國的象徵」,不過喬希直言,這次事件後,中印雙方會更加緊盯該地區局勢。

《金融時報》指出,中印同意撤軍,看似解決爭議,事實上恐怕讓中印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張,因為印度傳統上認為南亞地區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但中國近來在該區域的經濟影響力不斷增加。另外,不丹傳統上仰賴印度,而中國也開始嘗試拉攏不丹;不丹並未與中國建交,但維持友好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