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春鴻觀點:今年是美國老人最後的感恩節?

2020-11-23 07:00

? 人氣

現代人的交友相較於舊世代的交友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友誼的建立與維繫方式已經是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無法想像的了。如果你正好有機會問起身旁的年輕情侶:「你們是怎麼認識的?」你得到的答案很有可能是網路的社群網站。培根的名篇<論友誼>,只有談到友誼的重要:「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正的朋友和友誼那才是一種純粹而可悲的孤獨;友誼的功能:「友誼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能夠為人們提供一個把心中鬱積的各種情感和縈繞的心事宣洩和釋放的渠道。」「友誼可以把感情中的急風驟雨變成麗日和風,也可以把理智的混沌黑夜變成明朗白晝……」。培根所言的友誼對現代人而言是奢侈的,一輩子碰不上一兩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友誼從來就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無私、聖潔、簡單。當有人說,「某某人是我的朋友」時,它指的可能是此人在Facebook上「他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偶爾會在你的帖子上「按讚」的那個人;沒有人會把它理解成他們彼此是「生死之交」。友誼甚至可以脆弱到用幾個錢就拆了穿。馬克‧吐溫 (Mark Twain) 不也說過:「友誼的神聖熱情是那麼甜蜜而穩固、忠實而持久的性質,如不開口借錢,那是可以持續一輩子的。」(The holy passion of friendship is of so sweet and steady and loyal and enduring a nature that it will last through a whole life-time, if not asked to lend money.)

不把錢借給你的人,就算不上朋友嗎?

錢,不是紙張,也不是金屬板;它的名字叫做「信任」,馬克‧吐溫的這個警語並非告訴世人,那些不把錢借給你的人,就算不上朋友;更不是告訴你願意把錢借給你的就一定是朋友。借錢這個行為,是要別人所累積的「社會信任額度」挪來給你用,天下多的是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的,如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要「一談錢就傷感情」,這表示你跟此人彼此不只在跟借錢有關的這碼子事談不上來;其他能談得上的事可能也不多。直白地說,你們的關係談不上是朋友關係,最多是比陌生人好些的關係。你會無緣無故借錢給一個陌生人嗎?

這麼說,好像世人都在巴結有錢人,交朋友先看社經地位,雖然世俗上這也沒錯,但是大家比來比去,總有個你高我低,你下我上。如果大家都想攀交有錢人,那麼真正相對的富人要跟誰交朋友呢?巴爾扎克(Honore de Balzac)另有一說:「好朋友的雙方都認為自己稍優於對方之時,友誼得以長久。」(Friendships last when each friend thinks he has a slight superiority over the other.)可見對富貴之人而言,他們交友的快感來自炫富炫貴,如果借出一點小錢,可以得到一丁點施捨的樂趣,他們偶爾也會有此善舉。

喜歡這篇文章嗎?

鄭春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