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抗戰時期—花園口掘堤戰略之運用、效果與歷史反思

2020-11-22 07:00

? 人氣

參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Ⅰ)王鴻諒:《1938年6月9日:戰爭邏輯下的花園口》(《三聯生活週刊》/2005年第20期)。

(Ⅱ)張憲文主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p113~130。

(註三)郝柏村:《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天下文化),p85。

(註四)參見廖彥博:《抗戰新視野~決勝看八年》(天下文化),p108~109。

(註五)參見

(Ⅰ)郝柏村:《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天下文化),p79~80。

(Ⅱ)中文《維基百科》之【花園口決堤事件】──據國民政府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統計:河南、安徽和江蘇三省44個縣市因此受災,3,911,354人外逃,893,303人死亡,經濟損失10.9176億元。

(Ⅲ)根據畢春富在《抗戰江河掘口祕史》中的記載,整個黃河氾濫殃及約15,000平方公里,約500萬百姓死飽受水患,300萬人逃離故土(流浪他鄉),4、50萬人死於洪流及繼水災而起之饑饉、疫癆。

(Ⅳ)江飛宇:《抗日戰爭期間的斷腕之策:花園口決堤》

(註六)參見

(Ⅰ)郝柏村口述、何世同編校:《血淚與榮耀~郝柏村還原全面抗戰真相(1937~1945)》(天下文化),p194~196。

(Ⅱ)吳湘湘:《第二次中日戰爭史(上/下)》(綜合月刊社),p446~447。

(註七)參見熊先煜:《花園口決堤真相揭密》(由熊先煜口述,羅學蓬整理,羅學蓬曾擔任重慶市政協委員)。

(註八)參見廖泫銘:《黃河花園口決堤地圖》作者時任:中央研究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研究助技師、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第十四屆理事)

(註九)參見馬振犢:《抗戰中的蔣介石》(崧燁文化),p131~133。
(註十)參見楊晨光:《武漢會戰之研究》(刊載於軍事史評論第23期/105.6)。

日軍直到抗戰末期的1944年豫湘桂戰役,才攻入新黃河以西地區,佔領河南中西部。這其中固然有日軍兵力不足的因素,但因黃河決堤形成的黃泛區阻擋更是重要原因。

(註十一)參見侯曉佳:《國殤?河殤?評Micah S. Muscolino, 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 Henan Province, the. Yellow River, and Beyond, 1938~1950》(二十一世紀評論/2018年2月號/第一六五期》。

(註十二)參見張憲文主編:《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p113~130。
(註十三)參見

(Ⅰ)李怡芸:《重探抗戰史~黃河決堤有效禦敵》(旺報/2015.09.30)。

(Ⅱ)郭欣華:《重探抗戰史~花園口決堤確實抵禦日本攻勢》(中國密報雜誌社第39期/ 2015.11.3)。

(註十四)參見--《華中華南作戰及對華戰略之轉變~初期陸軍作戰(二)》(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所編譯/日軍對華作戰紀要叢書2),p119~121。

(註十五)參見--郝柏村:《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天下文化),p84。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