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黨國說「RCEP影響不大」,可見事態多嚴重

2020-11-19 06:10

? 人氣

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出,RCEP已經談了10多年,政府與業者早已超前部署,對台衝擊當然會有,但不是很大。(資料照,顏麟宇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指出,RCEP已經談了10多年,政府與業者早已超前部署,對台衝擊當然會有,但不是很大。(資料照,顏麟宇攝)

民進黨政府說RCEP對台灣「影響不大」,可見事態有多嚴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點開全球媒體對RCEP的報導,雖不難找到「負面清單」,卻也不乏「正面表列」。負面清單多參雜了非成員國的負面情緒,正面表列則也奇妙地來自於這些負面情緒。如美國商會一方面說RCEP存在缺點,美國不應加入,另一方面又說,預估明年RCEP將為此區域貢獻5%增長,並勢將擴大此區域的中產階級。

美國商會的結論是,拜登政府應積極在此區域增強經濟影響力,可見RCEP有多重要。

即將在明年一月二十日上任的美國候任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商會的結論是,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政府應積極在此區域增強經濟影響力,可見RCEP有多重要。(美聯社)

台灣反應則是最準確的RCEP正面表列,每一個被蔡政府宣稱「影響不大」的理由,都站不住腳,反而凸顯了那些「黨國沒說的」,確實影響深遠,諸如:

「影響不大」之一: RCEP成員國早就互相有既定FTA,RCEP頂多只是「小升級」。

「影響不大」之二: 台灣出口七成是本來就零關稅的資通產品。

「影響不大」之三: RCEP自由化程度不如CPTPP,關稅降幅也不多。

「影響不大」之四: 印度沒加入,RCEP效益大打折扣。

近年,台灣輿論不乏對RCEP的深入探討,以上見樹不見林的老調,也多遭批駁,蔡政府至今並未給出新說辭,唯一的一招就是再吹一個泡泡「台灣要的是CPTPP」,反正民進黨的擅長的惡行之一,就是壓低人民平均智商,過半民眾因此經得起一再幻滅。

細節不談,用最簡單的邏輯,就能揭穿這些經不起推敲的說法:如果CPTPP比較好,其成員國日本,澳洲為何在美國大力阻攔的壓力下,也要擠進中國領導的RCEP?想做東南亞生意,與東協各國簽署雙邊FTA就好了不是嗎?說好的「以CPTPP圍堵中國」呢?

日澳作為美國附庸與「厭中之國」,對「影響不大」甚至內含「中國毒素」的RCEP,死賴著不走,已然說明了一切。

事實是,東亞區域只有台灣與北韓不在RCEP裡,現在說「台灣菲律賓化」已不合時宜,論「台灣北韓化」比較像「超前部署」。

印度沒有加入,對RCEP好壞兩面都有,這個南亞大國雖有龐大人口做為基礎的市場利多,但國內治理千瘡百孔,其餘不論,看新冠疫情就好,在地圖上從北邊的日本到南邊的印度畫一個大圈,哪個國家疫情最嚴重?就是印度。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8日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美聯社)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11個會員8日在智利聖地牙哥簽署協定。(美聯社)

印度裔新加坡重量級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對印度的放棄加入,充滿遺憾與感慨,但RCEP為印度敞開大門,歡迎其隨時加入,也讓他寬慰,畢竟還有個未來可以期待。可不見馬凱碩再吹一個CPTPP泡沫痲痹印度老鄉。

RCEP說穿了,就是區域產業鏈重整的一個巨型分工結構,關稅只是其中一個面向。全球化在猛烈的新冠疫情衝擊下,跨洲的產業長鏈遭人詬病,於是倒向「區域短鏈」發展,這便是為何今年RCEP成員國加快腳步簽署的重要原因,因為全球化2.0急需「區域整合」。

反觀CPTPP成員國,揀幾例來說,有北美的加拿大,南美的墨西哥,東亞的日本,南半球的澳洲,以及東南亞四個國家,以「區域」論,根本就是洲際長鏈。換言之,以國際經貿講究地緣優勢的面向來看,RCEP的發展性遠優於CPTPP。

故而,不能只從「共同市場」的觀點看問題,這是綠營式的膚淺。

揪著細節「數落」RCEP,所謂「專業精英」格局之小令人傻眼,更何況,連細節都選擇性說明。所謂「台灣出口七成是零關稅的資通產業」,經濟官員要不要補充一下這資通產業的就業人口佔幾成?其他三成的傳統產業才是就業人口的大部分不是嗎?談經濟刻意忽略勞工是耍流氓吧。

關稅之外,產業鏈中的企業還有許多細碎的壁壘,需要自由貿易協定消除之,零關稅的科技業也不例外;再者,成員各國的政府採購也得依循RCEP框架,契合區域內的產業分工,否則要這個RCEP做什麼呢?更別說那些跨境交易,電子商務,中小企業融資等的「成員國待遇了」。

20201118-總統蔡英文18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現正在第二任期中。(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的來說,台灣是被「區域未來性」所排除,被迫鎖國,效應會逐年升高,「影響不大」的僅止於擅長愚民的蔡政府第二任期。

蔡政府將RCEP影響力人為縮小,再將CPTPP過度放大,這不是賭注,而是放棄,因為以大選結果來看,拜登政府勢難重返TPP,美國若回不來,台灣必然進不去。

簡言之,民主黨須要拉攏與團結的對像,正是反對TPP的那一群美國選民。

拜登政府看似擁抱多邊主義,事實上「美國優先」概念下的「購買美國貨計畫」(Buy American Act)也是他的競選承諾。換言之,TPP與「美國優先」兩者互相扞格,拜登其實別無選擇,必須更專注於「自保」,畢竟2年後又是一場大選。

RCEP簽定當天,拜登表示要與同盟國一起制定新的貿易規範,以對抗日益強大的中國影響力。「盟國媒體」稱,這是對中國主導之RCEP的「強烈牽制」。這個「盟國」就是南韓,而若非RCEP,日韓之間根本無法建立FTA。

南韓媒體在同一則新聞裡強調,拜登話是說很硬,但卻沒透露是否重返TPP。

南韓也不是CPTPP成員,當然國內也有一股力量希望美國回來重建一座「讓利橋」以制衡中國。只是,「美國讓利」的代價,在國會無法掌握絕對多數的拜登政府付得起嗎?這一點連「英國金融時報」都看衰。

持平地說,認為美國重返東亞區域會毫無作為,這也不現實,但合理預估,「樓梯響」的聲音會很大,大概率「人就是不下來」。台灣能分享到的「美國重返」,只有鑼鼓聲,不會有真刀實槍的美國「經援」。

至於台美FTA,肯定是噩夢一場,無論是否成局。

RCEP對北京而言,有「反孤立」的意義,而且不只象徵意義,還能產生實質政治效果,讓外力干涉此區域的難度更高。對台灣而言,就百分百是「被孤立」的象徵,與「被剝奪未來」的實質後果。

對台派而言當然「影響不大」,台灣剩餘資源都在他們手裡。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