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院發表《中國挑戰報告》,揭露「中共野心是全球性的」

2020-11-18 21:10

? 人氣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2020年11月17日發表的有關中國挑戰的研究報告。(美國之音)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2020年11月17日發表的有關中國挑戰的研究報告。(美國之音)

這份名為《中國挑戰的方方面面》(the Elements of the China Challenge)的研究報告說,在美國和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中國共產黨(CCP)已經開啟了一個大國競爭的新時代。然而,很少有人能明辨出中國在世界每個地區的滲透模式,更不用說看清共產黨所希望的具體主導形式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報告把中共政權定性為「一個以20世紀馬克思列寧主義專政為模式、由一個威權政權來管治的大國」。

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

報告由五部分組成:中國構成的挑戰、中國的行為、中國行為的思想根源、中國的脆弱性以及確保自由。

參與撰寫這份報告的美國國務院的一位高級官員告訴美國之音,報告的重點在於說明,中共的野心是全球性的,對美國構成的挑戰是嚴峻的。

報告說,「中國共產黨不僅著眼於在既定的世界秩序中占主導地位—這種秩序植根於自由和主權的民族國家,源於美國建國所依賴的普世原則,並推動美國的國家利益—而是從根本上修訂世界秩序,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置於中心地位,為北京的威權目標和霸權野心服務。」

這位官員說,這份報告「是把目前所有國務院系統能夠收集到的中共在全世界的行為,把它列舉出來,然後對中國的行為的一些背景、知識和它的思想根源有一定的分析」。

中國的行為及其思想根源

根據這份報告,中國行為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維護馬克思列寧主義專政;利用本國的財富使其他國家對它產生經濟依賴和政治從屬關係,並根據中共的標準和目標在國際組織內部重新定位其方向;以及發展世界一流的軍事力量。

它說,從整體上看,這些行為顯示出一個大國將國際秩序的轉變視為其主導世界事務的計劃的關鍵。

「要理解中國特有的威權主義形式及其所產生的霸權目標,就必須把握中國行為的思想來源:中國共產黨的馬列主義信仰和共產黨對中國民族主義的極端解讀。」

中共政權的脆弱性

報告說,儘管中國共產黨對中國公民實行專制統治,並且對世界各地的自由構成威脅,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仍然存在各種脆弱性。

「首先是專制所特有的劣勢:對創新的限制,組建和維持聯盟的困難,以及內部鎮壓所帶來的成本。它們還包括中國特有的脆弱性:經濟不穩定;人口結構失衡;環境惡化;持續的腐敗;對少數民族和宗教群體的壓迫;對中國14億人進行監督、審查和洗腦的巨大開支;把黨控制的軍隊與人民分開;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共產黨藐視人類生命、漠視他國福祉、無視國際規範和義務的憤怒日益高漲,特別是在武漢爆發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給全世界帶來了疾病、死亡和社會與經濟破壞之後,」報告說。

美國應對中國的挑戰的藍圖

這份報告認為,應對中國的挑戰要求美國回歸根本。報告說,為了保障自由,美國必須根據以下十項任務重新制定其外交政策:通過維護憲政、促進繁榮和培育健全的公民社會來保障國內的自由;維持世界上最強大、最靈活、技術最先進的軍隊,同時加強與盟友和夥伴基於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的安全合作;強化自由、開放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重新評估其聯盟體系和各種國際組織;加強聯盟體系並創建新的國際組織以促進民主和人權;通過尋找機會在公平對等的原則下與北京合作來促進美國的利益,在情況需要時限制和震懾中國,並支持那些在中國尋求自由的人;讓美國人了解中國構成的挑戰的規模及其影響;在外交、軍事、金融、經濟、科技、和其他領域培養新一代的公務員以及懂中國以及美國其他的戰略競爭對手、朋友和潛在朋友的語言、文化和歷史的公共政策專家;改革美國的教育體系,幫助學生理解在復雜的信息時代公民的責任;通過榜樣、言論、公共外交、外援和投資,甚至制裁乃至軍事力量等方式捍衛自由的原則。

不過,美國國務院的那位高級官員說,這份報告其實早就寫好了,只不過需要走內部程序,正好趕到目前這個時候發表,並不是像一些人所認為的是要為下一屆政府的對華政策定調。

「這些只是分析,只是政策研究的一個研究報告,並不是對華政策,」這位官員告訴美國之音。

他還提到,這份報告只是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印發的一份研究報告,並不是由國務卿批准發表的。

這份70多頁的報告包含了20多頁的註腳,幾乎佔報告正文的一半。

這位官員說,要想全面了解特朗普政府四年來的對華政策,最好是從國務卿蓬佩奧的有關講話中去找,尤其是他今年7月23日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的《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以及去年10月在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的有關中國的演講

根據這份報告,這份非保密文件的目的是,冷靜思考,從長遠角度出發,闡述美國所面臨的中國挑戰,並為製定超越官僚紛爭和部門競爭、超越短期選舉週期的強硬政策勾勒出一個框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