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場戰爭之後:亞美尼亞人含淚焚毀家園!亞塞拜然「難民」計畫重返故土

2020-11-18 07:40

? 人氣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11月9日達成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人撤出部分納哥諾卡拉巴克(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民眾離去前含淚燒毀家園。(AP)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11月9日達成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人撤出部分納哥諾卡拉巴克(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民眾離去前含淚燒毀家園。(AP)

離開之前要摧毀一切

時隔25年的戰役以退出家園收場,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裔敲起喪鐘。在當地百年歷史的達季萬克修道院(Dadivank),24歲的瓦坦揚(Vergine Vartanyan)與其他數百名亞美尼亞人聚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在宗教信仰中心做禱告。「每一位亞美尼亞人出生之後,都知道阿爾察赫」,瓦坦揚含淚說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部分氣憤的亞美尼亞人呼籲燒毀一切,使亞塞拜然人難以重建納卡地區,他們拉倒了電線杆,進入餐廳和加油站大搞破壞,男性忙著拿電鋸砍伐原木,塞進貨車和卡車裡。「就讓他們冷死」,一位亞美尼亞男子說道。

銀行員工拿大槌子瘋狂砸碎內牆,工人們迅速移動把所有窗戶、辦公桌、玻璃門等財產搬上卡車;在派出所,警察一邊燃燒文件,一邊對飲伏特加,大喊著「這裡永遠是亞美尼亞人的土地!」

亞美尼亞人為逝去的士兵悲痛。(AP)
亞美尼亞人為逝去的士兵悲痛。(AP)

重返故土的喜悅

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在那裡,幾乎所有地方都懸掛著慶祝的旗幟,陽台、車頂、車窗上,還有烈士公墓的山坡上,一名少年的肩膀也披著國旗,百感交加地俯瞰著裏海。

「我們非常高興終於贏了,感謝真主」,18歲的易卜拉希莫夫(Ibrahim Ibrahimov)說,「卡納地區的人們終於可以回家。」他指的是當年流離失所的亞塞拜然人,亞塞拜然裔不僅被驅趕出納卡地區,還被逐出納卡周邊7個行政區。

11月初,亞塞拜然軍隊占領納卡要塞城市舒沙時,亞塞拜然人幾乎一夜無眠,緊盯著國家電視台新聞。「我們都在哭」,37歲的哈西耶夫(Teymur Haciyev)回憶起亞塞拜然政府宣布接管舒沙的那一刻,鄰居們紛紛湧入相互祝賀,他們的家族原本在舒沙落地生根,卻被迫撤離。

哈西耶夫說:「過去漫長又艱困的日子畫下句點,當流離失所、渴望返鄉卻又無法回去時,故土不再僅是一顆石頭或一座山,它變得像是你摯愛的人,你想親吻它,躺在它之上,感受來自土地的能量。」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兩國在爭議「納卡」地區爆發激烈衝突。(AP)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兩國在爭議「納卡」地區爆發激烈衝突。(AP)

許多流離失所的家庭被安置在巴庫與城郊附近擁擠狹小的公寓裡,憶起逝去的戰士,返鄉的喜悅頓時夾雜著悲傷。「我們很高興,但很多年輕人都死在那裡」,48歲的馬梅多娃(Elnare Mamedova)在談到納卡近期的戰爭時,拿出手機展示了鄰居兒子的照片,頭部受傷躺在醫院昏迷了40天,另一個鄰居的兒子仍下落不明,「我們不知道他在哪裡,也許他被俘虜了」。

尚不清楚亞塞拜然人何時能夠真正返回納卡,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表示,已承諾將重建該地區的基礎設施、清除軍事地雷,再安排亞塞拜然人返鄉。

在勝敗任一方都為戰爭損失感到心碎的時刻,一些年紀較長的亞美尼亞人仍懷念著他們與亞塞拜然人和諧相處的日子,現在年輕一代的孩子可能無法想像,種族仇恨與屠殺悲劇發生以前,他們曾經是朋友和鄰居。亞美尼亞裔、53歲的巴達良(Igor Badalyan)來自亞塞拜然首都巴庫,25年前因戰爭離開故鄉。

「人們像狗一樣互相爭鬥、激怒彼此」,他說,應為戰爭負責的人是政客,不應該是人民,「很遺憾悲劇發生了,儘管我們都不希望它發生。」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11月9日達成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人撤出部分納哥諾卡拉巴克(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民眾最後一次前往達季萬克修道院祈禱。(AP)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11月9日達成停火協議,亞美尼亞人撤出部分納哥諾卡拉巴克(納卡)地區,亞美尼亞民眾最後一次前往達季萬克修道院祈禱。(AP)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