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爆肝,有天就能財務自由?」中產階級被騙了!《中產悲歌》書摘(2)

2020-12-04 04:30

? 人氣

「中產階級」這名稱,代表了我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以及自己如何生活的關切,彷彿那些都是個人的選擇和努力的成果似的。它還進一步體現了我們為了未來而做出犧牲的決心,彷彿這個未來僅僅仰賴個人的選擇和努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讓這個想法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是:只要我們的財產價值沒有太激烈的改變,同時也使我們比財產不如我們多的人過得更好,或者比沒有財產的情況能得到更完善的保護,免遭不幸之事影響,這就是我們的努力得到回報了。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將「為取得財產所付出的辛勞」視為審慎的投資,而非不得已的犧牲或是魯莽的賭博。我們越是認真工作和學習、規劃職涯、為購屋或養老或兒女的教育儲蓄,越是全神貫注於這些努力,就越傾向於將我們的財富歸因於它,認定其重要性高於一切。而且,我們越是因期待更好的事物而延遲滿足,就越不願意將自己的放棄視為外部強加的,或是對個人毫無意義。我們不僅投資,而且還為自己的投資感到驕傲,為自己得以實現投資的舉措而驕傲。

投資 創業 財經 金融 股市(取自pixabay/CC0)
我們不僅投資,而且還為自己的投資感到驕傲,為自己得以實現投資的舉措而驕傲。(示意圖,pixabay/CC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每一個發達經濟體中零星分布的安全網,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薪資成長的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而隨著就業保護的取消以及隸屬於工會之勞動力的削弱,工作變得更不穩定。一方面因為公共產品和服務減少,另一方面是工作收入的停滯與不可靠,讓工人和公民迫切需要設法掌握任何可得的資源,來應對日益加重的不安全感。

金融服務和金融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應運而生的必要性則是:身陷金融網絡中的所有人都須具備財務知識,一方面看出投資機會並具洞察力,能精明地運用金融工具,另一方面承擔風險並對其投資或是沒能投資的結果負責。這個責任通常包括自行減少開支以求家庭預算的平衡,並確保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得以持續。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金融理財可以幫助我們購買工作收入所無法負擔的東西。要是我們理解到家庭債務和低收入是一體兩面的事,上述的事聽起來是很糟的。我們越是習慣使用信用卡、抵押契約和分期付款方案購買物品(當那些東西貴到我們無法負擔時,必然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的雇主便可以少付薪資。這樣一來,金融化便成為加劇我們被剝削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身為依賴房屋和養老金等資產(在講究速度和靈活性的投資環境中,它們相對較僵化且不具多樣性)的投資者,我們是處於不利地位的。第三個原因是,產業、公司和服務部門之間的競爭加劇,其中許多人被迫採取減產和裁員等措施,並且從他們繼續僱用的員工中榨取更多價值,以便能夠承受這種競爭並保證不被淘汰。最後一點是,剝削行為變得如此抽象(雇員和資本家同樣承受由非個人化之市場所強加的壓力,由於必須為身分不明的眾多股東提供利潤,這種壓力也就合情合理),我們甚至不能怪罪雇主付的薪資太少了。

雪上加霜的是,金融化使我們的投資成為被剝削的對象。

為了存錢支付住房、高等教育或是為老年提供生活資源,我們所依賴的,都是不惜以任何社會代價支持盈餘積累的工具。藉由謹慎、認真地為家庭的福祉投資,我們同時也投資於一個透過管理工作和資源來控制我們的制度,而這種方式卻削弱了我們作為工作者和公民的權力。這令一些批評金融化的人,將其視為具有「同類相食」的特徵,將每個人剝削其他所有的人視為普遍現象。

在可行的範圍內,我們承擔了自己作為借款人、儲蓄戶和家庭成員所必需的長期規劃,一旦完成這所有的一切,我們便可忽略工作條件和公民身分,同時採取這些資產所代表的觀點。我們認為自己是透過自食其力的投資、謹慎的儲蓄、個人責任和長期策略來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將自己視為中產階級。

*作者為人類學家,學術界游牧民族,目前任職於馬德里高級研究學院(Madrid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她的人種誌研究包含了以色列、德國和西班牙金融化的社會基礎及影響。本文取自時報出版新書《中產悲歌:面對薪資停滯、金融危機、稅賦不公,中產階級如何改寫未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