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世大運、愛國主義與民族驕傲感

2017-08-26 06:50

? 人氣

世大運男籃,中華隊以4分之差擊敗南韓隊,全場球迷高聲歡呼。(蘇仲泓攝)

世大運男籃,中華隊以4分之差擊敗南韓隊,全場球迷高聲歡呼。(蘇仲泓攝)

過去的這一個禮拜,台灣人的心情處於一種強烈的震盪狀態中;有憤怒、沮喪、焦慮、傷心落淚,也有高興、欣慰、感動、喜極而泣。從世大運開幕式反年改人士鬧場成為全民公敵,到現在運動會只進行到一半,眾多台灣選手便勇奪13金、16銀、8銅的空前佳績,一百公尺楊俊瀚勇奪金牌那一刻更激勵了、感動了、鼓舞了台灣人心士氣。的確,人們因棒球輸給法國而搥胸頓足,人們也因籃球贏南韓而樂不可支,強烈的情緒,盡情地宣洩,很療癒,很受用,或許這也反映了此刻台灣社會心理的集體需求。畢竟,近期台灣人太苦悶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段時間,在我住家方圓一公里中,有世大運選手村,來自世界各國熱情洋溢的年輕選手,出現在大街、小店和家樂福,帥哥辣妹,男男女女,摩肩接踵,嘻嘻哈哈,讓林口小鎮瞬間全球化。同時,左鄰右舍住處大樓窗上開始掛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不算太少,也不能算多。許多台灣人心中有台灣國,但苦無眾所接受的國旗,不知如何表達內心愛國之情;不過,在選手村餐廳對面出現一幅巨大橫幅,上面寫著「台灣就是台灣,台灣不是中華台北;Let Taiwan be Taiwan. Taiwan is not Chinese Taipei」,每天進出餐廳的上萬個世界各國年輕人一抬頭便看見了。這整個景象或許也是某種台灣的縮影:一個台灣,兩種愛國主義,各自表述。

20170823-世大運棒球23日晚間上演中韓大戰,台灣國成員於天母棒球場前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世大運棒球23日晚間上演中韓大戰,台灣國成員於天母棒球場前召開記者會。(顏麟宇攝)

最近我做了一個有關「台灣人民族驕傲感」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台灣,有高達七成八的人說自己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只有約百分之十七的人不以為然。如果比較二十二年前我做過的同樣研究,我發現,二十二年間,台灣人的民族驕傲感上昇了一倍,也就是39%,這可以說是「台灣人民族驕傲感」的大躍進。我因此進一步論斷說「從一個比較政治文化的角度看,台灣成年人中有七成八的人以台灣人為榮,這已經是一個成熟國家的表現,也和英美先進民主國家相去不遠。」當然,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初步,未來需要有更多的人投入做更多的研究,相信一定會很有看頭。

2017台北世大運進行到今天,大概不會再出現什麼讓台灣人覺得丟人現眼的事吧!台灣年輕運動選手的傑出表現,提昇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改寫了許多台灣的記錄,讓平常感情內斂的台灣大人們暗暗點頭,熱淚盈眶。年輕人是台灣未來的希望,許多運動選手已經用行動證實了這一點;而更多非運動選手的台灣年輕人,要嘛在各個領域也都有卓越的表現,或一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人生舞台而鬱鬱寡歡,有志難伸,他們值得更好的社會發展環境去展現他們的才華,讓22K成為歷史名詞,這是「大人」的責任,尤其是操持國家政經大權的大人的責任。

2017台北世大運,台灣好手楊俊瀚以10秒22在男子100公尺決賽奪金(AP)
2017台北世大運,台灣好手楊俊瀚以10秒22在男子100公尺決賽奪金(AP)

傑出的運動表現可以鼓舞一時的民心士氣,但不該也不會是民族驕傲感唯一的來源。除了運動天賦之外,一國的民族驕傲感通常有其多元的基礎,包括歷史、思想、偉人、民主、憲政、經濟、科技、文化藝術、多元包容、國際地位、醫療體系、教育制度、軍隊、政府效能、社會福利等等。台灣的民族驕傲感究竟來自何方?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個台灣,兩種愛國主義」是台灣當前火熱且困擾的現象。最近有一部由英、法、美及荷蘭合拍的驚悚戰爭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在全球熱賣。片中有許多動人的情節,其中一幕是有多達8百多艘各式各樣的小船,包括駁船、貨輪、汽艇、漁船,甚至豪華遊艇、內河船隻,群起呼應英國政府號召,不顧身家財產性命危險,甘願在德軍飛機、潛艇、大砲猛烈的砲火下協助運送官兵返回英國本土。歷時九天,安全運送近34萬人回家,為日後盟軍反攻保存了重要戰力。這是英國人高貴的愛國情操使然,令人動容。但想一想,如果英國當時處在「一個英國,兩種愛國主義」情況下,而且如果德軍又和其中一種愛國主義互通聲氣,那結局會如何?思之,不免使人毛骨悚然。

2017台北世大運再過幾天就要閉幕了,希望來自全球141個國家的青年學子都能充分展現其才華,留下一生中最美好且值得回憶的時光。要記得,這裡是台灣,不是中華台北;在這裡,沒有人會以中華台北為榮,我們只以台灣為榮。

*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