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行動!以色列特工潛入德黑蘭,街頭暗殺恐怖組織「基地」第二號領導人

2020-11-15 08:10

? 人氣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今年8月7日,伊朗首都德黑蘭(Tehran)街頭,一名中年男子和女兒在轎車中遭人開槍射殺。伊朗當局聲稱被害人是一位來自黎巴嫩的歷史學教授、真主黨(Hezbollah)成員達烏德(Habib Daoud),以及他27歲的女兒麥爾彥(Maryam)。凶嫌則是以色列特工,以色列與真主黨敵對多年,有不共戴天之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只有一個問題:「歷史學教授達烏德」查無此人。

《紐約時報》(NYT)13日獨家報導,「達烏德教授」真名「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埃及人,以化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行走江湖,年約57歲,是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的第二把交椅。同時遇害的女性麥爾彥不僅是他的女兒,還是「基地」已故領導人賓拉登(Osama bin Laden)的兒媳婦。

至於兩名殺手雖然的確都是以色列特工,但他們的任務另有委託人:美國。

選在8月7日那天動手也饒富深意:1988年8月7日,「基地」以卡車炸彈攻擊美國駐東非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大使館,造成224人死亡、4000多人受傷。馬斯里正是這場慘案的主謀之一。

據《紐約時報》報導,馬斯里從2003年就長住德黑蘭的「衛隊區」(Pasdaran)7日當天晚間開車載著女兒出門,以色列特工騎摩托車追上,當場開了5槍,命中4槍,父女殞命。犯下美國大使館攻擊案之後,馬斯里被聯邦調查局(FBI)列為頭號通緝恐怖分子,懸賞1000萬美元(新台幣2.9億元)。

行動過後,各方悶不吭聲,充分顯示此事的敏感性:伊朗與以色列、伊朗與美國都是「世仇」,都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基地」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伊朗卻是什葉派大國,雙方在檯面上水火不容,如今卻被揭露暗中往來;「基地」近年勢力大衰,鋒頭遠不如小老弟「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對頭目遇害似乎不願張揚。

「基地」創辦人賓拉登2011年5月在巴基斯坦北部遭美軍特種部隊獵殺;繼任者札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如今年近七旬,長期藏身於巴國與阿富汗。「基地」原本有意栽培賓拉登之子、馬斯里女婿哈姆札(Hamza bin Laden)接班,但他已在去年步上父親後塵。

《紐約時報》指出,2001年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爆發後,美軍入侵阿富汗,擊潰包庇「基地」的神學士(Taliban)政權,後來「基地」不少頭目逃往美國鞭長莫及的伊朗。伊朗同意收留他們,可能代表雙方達成協議:「基地」不在伊朗內部搞破壞,但可以對付彼此共同的敵人──美國。

此外,這也不是伊朗第一次與遜尼派激進組織合作,從巴勒斯坦的哈瑪斯(Hamas)、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到阿富汗的神學士(Taliban),都曾接受德黑蘭當局的援助。

對於《紐約時報》的獨家報導,白宮國家安全會議(NSC)不予置評。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恐怖組織「基地」(Al Qaeda)高階幹部阿布杜拉(Abdullah Ahmed Abdullah),又名馬斯里(Abu Muhammad al-Masri)(FBI)

馬斯里年輕時在埃及當過職業足球員,1979年蘇聯紅軍入侵阿富汗,他跟許多穆斯林青年一樣,響應聖戰號召,投入阿富汗戰場,「基地」草創時期就已加入,是策劃行動、訓練戰士的專家。

1990年代初期,馬斯里陪同賓拉登前往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建立軍事訓練據點。他也曾前往爆發內戰的索馬利亞,訓練叛軍使用肩射式火箭彈發射器,1993年的摩加迪休戰役(Battle of Mogadishu)讓美軍吃了大虧,也就是好萊塢電影《黑鷹計畫》(Black Hawk Down)的情節所本。

1990年代晚期,「基地」開始發動恐怖攻擊,馬斯里是賓拉登的3名左右手之一,主要負責非洲地區的行動。1988年8月7日,兩部裝滿炸藥的卡車分別停在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與坦尚尼亞首都沙蘭港(Dar es Salaam)的美國大使館外側,上午10點30分剛過,兩部卡車同時引爆。兩起攻擊雖然針對美國,但死傷者絕大部分是奈洛比與沙蘭港當地民眾。

1988年坦尚尼亞美國大使館恐怖攻擊案紀念碑(Laika ac@Wikipedia / CC BY-SA 2.0)
1988年坦尚尼亞美國大使館恐怖攻擊案紀念碑(Laika ac@Wikipedia / CC BY-SA 2.0)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