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仍在監控!警政署7萬卷宗揭白色恐怖秘辛:到最後連警察都不知道要寫什麼

2020-11-12 08:00

? 人氣

蘇慶軒指出,對統治者而言,統治者之所以要監視,並不是對一般民眾的生活感到好奇,而是為了檢查言行、「對我不忠就馬上懲罰你」,保防也不只有監視,是要讓被監視的人也清楚「我在監視你」,讓對方知道在被觀看的情況下什麼事能說不能說、什麼事能做不能做,要把標準內化、維持對政府忠誠,形成所謂「保密防諜」最大目標──自我審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實際運作模式,蘇慶軒表示,政府對特別認定為「反政府人士」會投入更多人力資本,包括到對方住家裝監聽器、筆跡鑑定、電話錄音,情報可能透過「人」、線民或直接監控當事人取得,也可透過「物」研究當事人的書信、手稿、電話監聽、電報破譯等;一般來說,情報會由線民(原報者)蒐集情資轉交情治人員(轉報者),再回報主管機關做成情報報告、國安局彙整做成摘要後再送交總統,這些報告可能不寫明主旨、以各種代號(例如「方警員」)呈上。

「訊息不能盡信!」蘇慶軒:監控時仍會遇到難題

這套監控模式取得的訊息不能盡信,以1978至1979年監控陳菊的「青谷專案」為例,最初情治機關是於1978年5月得知陳菊家有雷震手稿、決定搜索住宅、6月15日沒收手稿,而後陳菊擺脫警總開始逃亡、也開始被監控。當局意識到陳菊跟外國人權團體關係好,6月份時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便在中央黨部會議上建議讓陳菊保釋,但要「徵取運用」、「做思想之導正」。

而後陳菊於7月6日保釋記者會被安排公開「認錯」,獲釋後不得不四處走訪黨外人士、澄清自己絕無出賣,警總也曾多次與陳菊晤談、試圖吸收陳菊,然而後來國安局也認定陳菊提供情資價值不高;之後陳菊短暫出國一陣,起初黨外人士認為陳菊係因「感情問題」出國、國安局查證後發現為不實謠言,1979年9月份警總電監處攔截一封信、上頭寫著「菊,終於回家了」等語,警總電監處也以為陳菊已返國,經保安處查證得知陳菊10月初才回台灣。

20200901-監察院長陳菊1日出席主持監察院新任秘書長交接典禮。(顏麟宇攝)
監察院長陳菊過去被長時間監控。(資料照,顏麟宇攝)

蘇慶軒說,從陳菊狀況可見,情治機關進入陳菊生活,原意是為了解其行動立場、政治態度,然而在監控上出現很多難題,當事人不配合、線民情報錯誤、攔截的書信也不能盡信。

因此,蘇慶軒強調,如今人們看待他人被寫在檔案的私生活,必須意識到這些內容是「以特務角度在監視」,即便政府動用巨大資源侵入一個人的生活、檔案可能還是有錯──以陳菊個案為例,這些問題還是情治機關到意識可能有誤、自主查證的,在檔案裡還有更多未被發現的,因此不能盡信這些對當事人的監控記載。

新新聞1758期
新新聞1758期

☞從手指到眼球,掌握新聞脈動,現在就訂閱/購買紙本《新新聞》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