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外交》多邊主義有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意識形態差異維持美中對抗局面

2020-11-10 14:07

? 人氣

除了經濟因素,意識形態差異也是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因素。(美聯社)

除了經濟因素,意識形態差異也是美國與中國對抗的因素。(美聯社)

美國總統大選由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勝出,外交主張多邊主義的他,將改變現任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激進路線,而今(10)日視訊連線參與研討會的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學者均認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主因之一是意識形態差異,因為自由民主價值對專制政權而言具威脅性。另外,拜登強調國際合作,應會延續被視為「亞洲小北約」的四方安全對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國立法委員何志偉與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史瓦斯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舉辦「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與會學者包括「中國戰略倡議」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印度專案」主任瑪丹(Tanvi Madan)及美歐中心主任萊特(Thomas Wright),並由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協同研究員尹麗喬(George Yin)主持。

意識形態差異使美中對抗

杜如松提到,經濟和意識形態差異是造成美國與中國對抗的主因,而美國原本認為,經濟成長的中國會走向民主化,結果不如預期,加上美國支持自由、民主、人權價值,意識形態與中國差異大,雙方走向競爭,「雖稱作『新冷戰』,但和美國及蘇聯時期的冷戰有很大不同,因為現在美國經濟對中國依賴大,且意識形態因素造成美中之間難以對話」。

20201110-民進黨立委何志偉10日以視訊召開「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顏麟宇攝)
20201110-民進黨立委何志偉10日以視訊召開「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顏麟宇攝)

不過萊特認為,拜登(Joe Biden)主張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不會重複川普現行的激進路線,較願意坐下來與中國談判,會避免走入「新冷戰」局面。他坦言,意識形態差異是造成美中對抗原因之一,「中共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意識形態差異極大的強權要和平共存,會是拜登首要課題。瑪丹也說,拜登政府會透過私下管道表達不滿,不會像川普一樣公開嗆聲。

團結美國是拜登首要任務

由於拜登是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副手,現在的幕僚團隊幾乎都是歐巴馬時期的官員,因此被質疑外交上可能走回歐巴馬路線,且會對中國態度放軟,但萊特強調,此時期不能與2009年情況相提並論,「重點不在於是否會對中國態度放軟,而是對中國的政策能否有效執行,因為國會還是民主、共和2黨並存運作」。

20201110-布魯斯金中國戰略計劃主任杜如松10日以視訊出席「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顏麟宇攝)
20201110-布魯斯金中國戰略計劃主任杜如松10日以視訊出席「美國大選後印太情勢下的台灣戰略」研討會。(顏麟宇攝)

杜如松亦稱,拜登政府會聯合國際社會,就中國迫害人權做出反應,不過拜登政府上台後的優先要務,則是進行社會和解、團結全國。另外,印度近來與台灣互動增加,也在美國鞏固印太地區利益中扮演重要角色,瑪丹直言,中國在疫情期間破壞互不侵犯承諾,引發邊境衝突,中印關係處於數十年最低點,而美國也透過軍售、政要出訪來表達支持印度的立場。

瑪丹表示,民主體制運作的印度符合美國利益,但印度看待中國仍是軍事角度,且就算中國民主化,印度還是會把中國視為威脅,因此印度必須從意識形態的根本上,去尋求解決中印爭議的方法。至於印度參與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她認為,拜登政府會延續下去,因為此舉符合多邊主義,也能維持美國優勢。

2020年10月6日,美日澳印四國外長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由左至右分別為印度外長蘇傑生、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澳洲外長佩恩、美國國務卿龐畢歐(AP)
2020年10月6日,美日澳印四國外長在東京舉行四方安全對話,由左至右分別為印度外長蘇傑生、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澳洲外長佩恩、美國國務卿龐畢歐(AP)

重返領導地位 拜登要說服盟邦

對於拜登想重建美國在國際的領導地位,瑪丹稱,這4年美國給國際的印象很差,且部分國家也展現領導意願,而國際上講求互惠,因此拜登的首要挑戰是讓其他國家信服由美國領導,它們也能獲得好處。她指出,印度面對美中較勁,目前會先觀察拜登政府和中國之間的反應,但印度不想放棄過去與美中打交道的努力,所以不會想要選邊站。

「歐盟態度也會影響美中角力走向」,萊特說,歐盟與美國共享自由、民主、人權價值,因此對中國產生疑慮,不同於川普單打獨鬥,拜登會聯手歐盟反制中國,且多邊主義也對美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較有利,特別是正值疫情期間,拜登政府應重視抗疫有成的台灣。拜登政府是否會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他僅稱,拜登團隊內部對貿易有不同看法。

20020年8月20日,拜登與賀錦麗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造勢。(美聯社)
20020年8月20日,拜登與賀錦麗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造勢。(美聯社)

距離新總統宣誓就職還有2個月的時間,被問到川普是否會在這段時間,迅速執行原本要在第2任內推動的政策,萊特直言,這段時期相當危險,川普可能會報復性施政,「希望不要放手不做具延續性的政策」。杜如松則說,川普施政普遍令人失望,特別是抗疫的部分,「但他不會刻意製造為難繼任者的政策,因為他只做他自認對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