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對父母的人生一無所知?口述史服務興起,回答親子沒問出口的問題

2020-11-13 09:00

? 人氣

有一次,母親說自己從來沒有感受到外婆的愛。史密斯問起原因時,母親轉移了話題,史密斯也沒有深究,只是隱約感覺母親不願多說。「我覺得她是想保護我,她知道我有多愛外婆,」她說。母親在晚年與外婆的關係確實親近了許多。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史密斯有三個孩子,她希望為他們找到答案。她說:「我想知道有哪些話不該對孩子們說。」

年輕一輩比較習慣記錄自己的故事,也希望未來跟子女分享。家族史,口述史,家族回憶。(Alexander Dummer@Unsplash)
年輕一輩比較習慣記錄自己的故事,也希望未來跟子女分享。(Alexander Dummer@Unsplash)

母親患上老年癡呆症後,史密斯更認識到坦率和講述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她寫了一本關於照顧老年癡呆症患者的書,書名為《殘缺之美:拼貼起早發型阿茲海默症患者支離破碎的生活》。現在,她保持著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我們可以隨手拿起手機記筆記和寫日記,非常方便。我現在這樣做,希望我的孩子們將來能看看我寫的東西。」史密斯說。

有些父母覺得有必要主動回答孩子沒問出口的問題,讓孩子了解到他們的父母到底是什麼樣的人。42歲的雅各布森(Elizabeth Jacobson)知道母親對她有點過度保護。她記得讀大學時,有次母親開車送她去學校,她下車時忘記拿外套了。第二天,母親又開了四小時的車把外套送過來。住在華盛頓州塔科馬城(Tacoma)的雅格布森說:「我想,別的父母可能不會這樣做吧。」

她從未深究過,也沒問過原因。「我想,『媽媽就是這樣的啊』,」她說。

幾年後,當時25歲左右、已經成家的雅各布森回家探望父母,母親威爾遜(Pat Wilson)第一次向她透露自己以前有過一段婚姻,還生了個兒子,她的前夫在孩子3歲時帶他去看聖誕老人,從此再也沒有回來。她請了一名私人偵探尋找丈夫和兒子,但幾年過後,她最終還是放棄了,決定繼續好好生活下去。當時是1970年代初,網路尚未普及,尋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雅各布森極為震驚。「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流淚,」她說,「我的心中五味雜陳,所有事情都變得合理了,比如:為什麼母親總是那麼傷心?總是過度保護?」雅各布森多麼希望母親能早點把這件事告訴她。她說:「我想,過去那些年裡,她肯定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情感。」

2016年,威爾遜終於和她的兒子重逢了。威爾遜當時的兒媳通過ancestry.com網站和Facebook找到了她。家人重聚後,威爾遜決定寫一本名為《灰燼之美》的書,並聘請了StoryTerrace的一名寫手幫她執筆。威爾遜說,如果要她親自執筆太難了。

「我想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我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了我養育子女的方式,」現年73歲的威爾遜說。

雅各布森打算等10歲的女兒再長大點就跟她分享這個故事。「我希望她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她說,「我們要講述自己的故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