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親餵母乳」逼死媽媽!她餵孩子到2歲,道出種種錯誤觀念如何將生育變成惡夢

2017-08-23 08:00

? 人氣

產後憂鬱症的始作俑者是什麼?是母乳政策、母嬰同室、假性單親、缺乏奧援,還是外界壓力?為什麼許多人的答案會是母乳呢?

其實不久前,一支由奶粉商拍攝的「真實母乳媽媽的奮鬥歷程」,在網路上引起許多共鳴與迴響,但細看內容,處處是錯誤的哺乳觀念,導致「母乳最累」的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位朋友告訴我:「我3胎都在月子中心,但完全不同的過程……」

第一胎,她什麼都不懂,在月子中心夜裡寶寶不在身邊,從徒手擠奶到使用擠奶器,不斷衝奶量,結果月子做完,家裡冰箱滿滿的母奶冰棒。安心之餘,寶寶一天卻有一兩餐必須喝冷藏或冷凍奶,才能儲存更多「新冰棒」。

第二胎,奶來得很快,有了第一胎經驗,即使在月子中心也餐餐親餵,但初生寶寶食量不及脹奶速度,只好餵完後再擠一些出來,讓自己稍微舒服一點。結果奶量更多,回到家後冷凍庫依舊爆炸,沒想到寶寶完全不喝冷凍奶,只好全捐出去。

生第三胎前,她知道了全親餵的好處,雖然在月子中心希望半夜能補眠,還是擠奶,但先跟護理師溝通好,等寶寶起床想喝奶時才餵,也不強迫喝的量,所以半夜擠奶時只要擠出寶寶喝的量即可。回家後立刻拋開奶瓶全親餵,並且想喝就喝。餵母奶至今9個多月,比前兩胎都長也更愉快。

這位母親3次不同的哺乳經驗,說明了月子中心的協助母乳措施,能夠影響女性哺乳的方式與感受。

許多媽媽認為護理師或醫師對母乳的概念一定是正確的,會聽從醫護人員的建議,然而,他們不一定接受過母乳的相關知識與訓練,不適當的哺乳建議,導致「餵奶的辛苦」被「擠奶的辛苦」所取代。寶寶的體重、擠乳量、衝高奶量、規律餵奶等迷思,讓許多媽媽產後還未復原的身體吃盡苦頭。

醫院護士和月子中心護理師叫我一定要排空……
初乳擠了半天就只有幾cc,我是不是沒奶?
我3小時擠奶一次,再花30分鐘洗擠奶器跟消毒,根本沒時間休息。

這大概是許多餵母奶媽媽的心聲吧!

我在家裡親餵孩子,沒有廣告中半夜3點的「擠奶鬧鐘」,寶寶不在嬰兒室,而是躺在我身邊同眠。我並不覺得睡得比較少,雖然睡眠一直中斷,但漸漸的,我感覺到己與寶寶睡眠變得同步,有時他醒來要喝奶前,我就已經醒了,靜靜地等著他用新生兒特有的、彷如幼貓般的哭聲呼喚我。

後來我才從擔任哺乳顧問的朋友那知道,母嬰同睡,彼此在生理與行為上是相互影響的,媽媽對寶寶的生理反應較敏感,奶量較充足;對寶寶來說,能夠增加母乳的時間與次數,淺眠時間變得多,深眠時間縮少,也能減少發生呼吸中止的風險。

在我出生的年代,是配方奶廣告最熱烈的時期,大幾歲的姊姊喝了一陣子母奶,輪到80年代出生的哥哥與我,媽媽已經深切相信,配方奶的營養比母乳更多、更豐富。這當然也與當時經濟起飛的時代背景有關,雙薪家庭開始出現,女性有了就職能力,待在家裡哺育幼兒不再是唯一的人生選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